• 同心战役——建院学子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10日

    自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打响以来,无数医务人员奔赴前线,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各行各业戮力同心,共同为打赢这场防疫战蓄能量、树信心。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这场战役,如何在战役中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何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敢于担当,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此,202039日下午1430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课堂,通过人民网等多家网络平台在线直播,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四位教授为全国大学生带来一堂独特的思政课,此次课程将大学思政课与当下疫情防控相结合,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此次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讲述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39日当天,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学院全体学生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学院21个团支部共计848人全员观看了这堂思政大课。各团支部均使用腾讯会议、qq群视频、钉钉等会议平台,组织支部同学们集中同时观看直播或回播。

    首先开讲的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艾四林教授。他从此次抗疫中的三个方面入手,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将这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有机结合,使得同学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秦宣教授围绕“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指出了防控工作是对于我国的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次集中考验,此次抗击疫情取得的成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炳林教授通过讲述中国历次抗击疫情的历史事实,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经历了这次磨难之后必将更加强大。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冯秀军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抗击疫情中的中国青年的风采。正是由于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始终烙印在中国青年的心中,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代代传承。

    四位教授的授课,极大增强了同学们内心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树立了自信,坚定了信心。集中学习过后,各团支部围绕学习内容,紧扣抗击疫情主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同学们纷纷通过开麦直播分享,或者qq群文字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想,畅谈青年学子面对疫情应该怎么做。

    来自学院辅导员李加冕这样写道:“此生无悔入华夏!一场疫情,才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幸运!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2019级建筑类本科生李萌在心得体会中提到“青年大学生应当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虽位卑但未敢忘忧国”2017级建筑系研究生曾赫铭表示:“党员团员的担当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支撑,疫情之下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共克时艰,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同时在合乎规定的情况下,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时身在英国交流的2018级建筑系研究生时润泽也认真地参加了集中学习,他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无数的丰碑屹立在我们来时的路上,无数的旗帜摇曳在凛冽的风中。普通人的温暖与纯良让我们热泪盈眶,一线‘战士’的坚毅和勇敢令我们铭记于心。”

    学院的许多外籍留学生也都积极地参加了集中学习和讨论。来自马来西亚的2019级城市规划系黄诗怡认为,她见证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中国能做出这样的成果。身为一个在中国留学的海外华侨她倍感骄傲。印度尼西亚的2019级建筑系阿里沙觉得这一堂课对她意义重大,即使她不在中国,也能感受到中国人民为打赢这场疫情而进行的斗争。作为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她感到自豪和冷静。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此次组织各团支部集中学习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堂,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战“疫”的精神的感召下,明确使命,脚踏实地,不负时代与青春,不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用努力奋斗的青春,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