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文学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多项表彰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11日

    126日下午,厦门大学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在颂恩楼220报告厅顺利举行,外文学院荣获多项表彰,充分展现了我院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学校对我院社会实践工作的肯定。 

    外文学院刘霄同学(左五)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代表上台领奖

    外文学院李叶子同学(一排左四)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代表上台领奖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杨云良、沈丽秀、肖盈、戴晓燕、蔡宇、杨盛澜、邓轶、陆晓蕾、王晓雨、黄钏、黄荍笛、胡晓静、杨耘硕、李文进等老师被评为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其中杨盛澜同时获评2019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英才报国”暑期社会实践队获评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国货当自强”暑期社会实践队、“Need For Stars”暑期社会实践队等8支实践队获评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范浩坡获评2019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王锦钰、张艳芳等66名同学被评为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勇往支黔”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的调研报告《安顺市平坝区学前教育:现状、问题及建议》获评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外文学院历来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培养当代青年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暑假,学院积极响应校团委“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社会实践主题的号召,围绕“依法治国”普及宣讲、“历史成就”国情调研、“文化普及”惠民展演、“乡村振兴”帮扶行动、“教育关爱”志愿公益、“美丽中国”生态环保等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685名本研同学组成69支队伍参与实践活动,其中,本科生参与率达100%8支队伍获校级重点立项,1支队伍为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11支队伍获院级重点立项。此外,我院31名教师参与了实践带队指导,其中专业教师达25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院各实践队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共计撰写论文及调研报告52篇,累计发表宣传报道149篇,其中29篇发表于中青校园、当代大学生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国家级网站,实践影响广泛,社会反响良好。

    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进行,我院在实践活动前期精心筹划并举办了多场培训活动,内容涵盖选题调研与重点申报、团队组建与实践流程、实践安全与成果宣传等方面,针对性地给予各实践队指导帮助,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今年10月,我院举办2019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暨优秀团队评选大会,不仅及时总结了本年度实践活动经验,也为各实践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激励着外文学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实践。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品牌项目,并创新培育了一批紧扣时代热点、结合专业特色的优秀项目。“英才报国”实践队再次出发,赴甘肃张掖探究西部地区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出了可行建议;“勇往支黔”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则积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安顺市平坝区第三中学的同学们进行多元文化探索,并深入调研,为地方学前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厦火燎原”实践队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前往浙江台州、上海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重走学院“五老”同志代表、俄语专业副教授陈升法老师成长奋斗之路,见证中国发展,读懂中国故事;“妙手偶得”实践队以“传承发扬布袋木偶戏”为切入点,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创新之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推广做出有益尝试,进一步向社会大众传播了保护传统技艺在当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外文学子深切感受到了发展中的中国力量,激励着同学们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外文学子密切联系时事热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有机结合,在躬行实践中提升自我、回馈社会。今后,我院将继续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引导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青春才华,书写人生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外文学院 文王梓霖、唐恬悦、李婉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