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新学年伊始,人文学院长汀少儿国学教育基地的支教队员们再次来到河田镇伯湖小学,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自2018年7月在伯湖小学建立少儿国学教育基地开展支教活动以来,这已经是第18期的活动了。这次活动不同以往,恰逢祖国七十华诞之际,支教队员与人文学院校友邱学军“营长”一道,精心筹备,为伯湖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特别的开学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和伯湖的小学生们一起祝福祖国70岁生日。
上午8点,支教队员准时来到伯湖小学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而同学们早的已穿好校服,系好红领巾,整齐的坐在教室里等待“小老师”了。课程开始了,支教队员给学生们讲述了国旗、国歌和国徽的来历,让同学们了解国旗、国歌、国徽背后的故事。然后讲解了国庆节的来历以及各个地方庆祝国庆节的方式,课堂中还播放了关于老一辈如何报效祖国的视频。在问及同学们将来的梦想时,在座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想当军人,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当科学家等等,小小年纪都希望在未来能够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为让伯湖小学的同学们对爱国精神有进一步的认识,支教队员还分别介绍了历史上三位爱国诗人——屈原、文天祥、闻一多的事迹,大家还一起朗诵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而在下午的主题活动课上,支教队员又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这两个生活最基本的方面,为伯湖小学的学生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的发展变化,更直接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在课上,同学们在了解了过去生活的基础上,还畅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未来的变化。
在主题活动课结束以后,伯湖小学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接力跑比赛,全校同学分成两大队,每一棒接力之前都要完成一项有趣的小游戏再接着跑步,射飞镖、吹乒乓球、夹珠子,同学们热情高涨,比赛时拼尽全力,比赛之余则为队友加油助威。傍晚的伯湖小学传来一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了竞争进步,也学会相互配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失败的沮丧,这一切的滋味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经历。愉快的一天在多姿多彩的课程活动中结束了。

22日上午,村里十位与共和国同龄的爷爷奶奶应邀来到学校,支教队员和伯湖小学的孩子们一起,为他们庆祝生日。用气球装饰教室、为爷爷奶奶们唱生日歌、听他们讲述曾经的故事,爷爷奶奶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老人们第一次吃生日蛋糕,依然习惯地分给孩子们吃,一位老奶奶最后吃了一小块,说:“真好吃,怪不得孩子爱吃”。值此中华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孩子们在这一课上深刻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关心疼爱,纷纷表示要孝敬老人,帮爷爷奶奶们干活、给他们按摩、给他们洗脚、听他们的话、陪他们聊天,这些都是孩子们对爷爷奶奶实实在在的爱,真诚恳切、朴实无华。

支教队员还为爷爷奶奶和伯湖小学的学生们送上了厦门带来的日光岩馅饼,老人孩子们都对厦门带来的美味特产赞不绝口。在生日庆祝会结束之后,爷爷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举着五星红旗,祝愿祖国生日快乐。

22日下午,支教队员带孩子们一起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唱歌比赛。伯湖小学的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他们讲述爱国英雄的故事,朗诵《过零丁洋》等爱国诗歌,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学们自发拍起手掌,齐唱《我和我的祖国》。下午三点到五点,是文化课辅导时间。支教队员们分别前往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教室,为学生解答作业的疑惑。有一些学生,早早就已完成课后作业,仍然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五年级只有四名学生,其中一个小朋友,每天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才能来到伯湖小学上学,但他早已习惯,他说,“走回家太晚了,我要先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人文学院的支教同学在给伯湖小学的学生解答疑惑时,高年级地学生很认真地做笔记。即使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端端正正地坐着,认真听讲。

下午五点,伯湖小学放学的时候到了,支教队员也该返程回厦大了,孩子们对支教队员说:“老师,你们一定要再来。”伯湖小学作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少儿国学教育基地,支教的同学来到这里,不仅传播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也给伯湖村的留守儿童带来陪伴与温暖。本次支教的同学表示,一定要找机会再次前往伯湖小学,也希望更多的厦大学子,能够参与进来,传递知识,传递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