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厦大学子眼中里也有一千个厦门大学。就让我们跟随国际关系学院18级本科生温雅妮同学的脚步,看看她眼中的厦大建筑,重温厦大的精神。
厦大建筑微视频(温雅妮)
如囊萤 学不缀
厦大囊萤楼的“囊萤”一词源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以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校主陈嘉庚先生用“囊萤”命名当年首批建成的五座建筑之一,那不正是对厦大学子“囊萤苦读”的殷切期望吗?“如囊萤,学不缀”的精神就这样情浓望厚地揉进“南方之强”最初的风姿中。
近百年时光里,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学子也以他们的青春激情赋予囊萤之光新的色彩。1926的2月,囊萤楼111宿舍里,三名年轻学生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组建了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那时的囊萤之光,从这间宿舍楼发出,照亮真理与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了闽南、闽西地区革命的迅猛发展。
囊萤楼,这一联通古今,意蕴深远的红白建筑,见证着厦大的变迁,传承着厦大的精神。

嘉庚像 立黉门
东海之滨,鹭岛之南,南方之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永怀校主。
身居异邦,却心怀乡国,嘉庚先生立志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1921年,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从校址选址到建筑设计,从学科设立到老师招聘,先生都亲力亲为。“宁可变卖大厦,也要办好厦大”,哪怕经济困难,先生也不遗余力的支持着厦大。
倾力兴学育才,仗义疏财,树工商界千秋良范;毕生爱乡报国,斥邪持正,为华侨中一代完人。嘉庚先生以其卓越的见识和拳拳的爱国之心撑起了厦大,撑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先生之风,令人折服,是厦大当之无愧的校主。

建南里 闻群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建南大礼堂所在的建南楼群是校主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建南大礼堂的“建南”二字与嘉庚先生创办的另一所学校——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
在这个礼堂内,厦大学子聆听过郭沫若、周扬等文化巨匠的精彩演讲,目睹过罗荣恒、贺龙、连战等政治家、军事家的特别风采,感受过陈景润、张高丽等校友的人生历程,也亲历了诺贝尔奖得主等各领域大师异彩纷繁的报告。
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学仪式,从这里开始充满青春理想的大学生活;我们在这里告别大学的美丽人生,从这里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创业旅程。建南里,闻群贤;如囊萤,学不缀;忆嘉庚,怀大爱。

除了精心制作的视频,国关学子还亲手绘制了厦大建筑系列书签,通过自己的一笔一划,勾勒出厦大建筑的风貌,继承厦大建筑所承载的厦大精神。

厦大建筑书签(李文元)
一位与建筑专业毫无关系的侨界领袖,穷其毕生精力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一位倾其所有投资教育事业的爱国老者,无意中打造了城市中一片最美的风景。这位侨界领袖是陈嘉庚先生,他创造的独特建筑风格被形象称为“嘉庚建筑”。
白石红砖琉璃瓦,骑楼走廊配以绿栏杆,传统民族风格又不乏南洋的亚热带风情,红绿白三色搭配,色彩调和,鲜艳夺目,是“嘉庚建筑”的标志特色。李文元同学通过制作手绘书签,把嘉庚建筑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体会厦大建筑的美好。
编辑/郑雨欣 王紫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