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争当五四“新”青年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之团支部“青年大学习大讨论”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06日

    “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天下午,我们在这讨论我们如何矢志投身新时代新征程讨论新闻专业的青年学生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四力’要求,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工作队伍,很有意义、也很有收获!” 430日下午,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学院2018级专业硕士团支部和“马新班”三期团支部联合举办的“青年大学习大讨论”顺利开展。活动上,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如此总结。


    这场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为重要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和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为主题,以“研究生+本科生”共话五四为鲜明特色的基层团支部活动,学院师生共聚一堂,围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进行了一场直抵人心的交流。

    增强脚力,投身社会实践的“大熔炉”

    “脚力是要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加强我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 2018级硕士研究生黄苗红从自己参与绿水守护行动的经历出发,叙述增强脚力的重要性,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她所在的调研小组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协同绿水公益组织立足实践、深入调查,对新阳区主排洪渠提出了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和保护方案,并策划了新生·守护·成长——河流文化节”,为海沧区政府提供了信息支撑和决策参考。

    她认为,增强脚力是新闻传播学院“新青年”队伍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新传学子,要学会将课堂上学习的传播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发挥专业所长,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可行方案。同时,“增强脚力的过程,也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过程”。


    每一代人的际遇都不同,只要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就是发展。” 党委副书记聂鑫老师感言,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应该去思考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力,思考自己最终能够为世界留下什么。

     

    增强眼力,练就洞察世事的“基本功”

          作为“2016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最佳文化发现奖的获得者,2015级本科生陈舒颖分享了她在拍摄获奖作品《线牵》时的所见所闻。她提到,自己作为一个闽南本地人,最终却是在合作导演Lauren Kesler的“外来者”视角下重新认识了提线木偶这一传统艺术,从而为这一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中国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事实和数据摆在眼前时,怎么讲、用什么切入点和视角去讲,就要靠新闻人锻炼出来的眼力去发现和挖掘。”如何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新”,这是她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的经验。


          同时,陈舒颖在分享中还提到,增强眼力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新闻和舆论如何“讲故事”、“讲好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公众对一个公共事件的认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到的:“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学着从更高、更全局的视角去书写和报道,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描述本质、传递本质,“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通过‘眼力’进行观察和发现得来的,也是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需要努力掌握的”。

     

    增强脑力,把准思想行动的“指南针”

         “增强‘脑力’,不仅要在我们的新闻作品中注入人文关怀,展现社会大爱,同时,我们更要淬炼自身思考的力度和深度,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闻传播人才,勇荷起青年之担当,成长为民族之脊梁。”活动现场,2015级本科生唐心阁播放了一部MGMotion Graphics)动画作品,引起在场老师与同学的热烈讨论。这部名为《以心传心 迈向新时代》的动画作品时长共两分半,通过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57次“心”字,展现党和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思想主题。该作品不仅获评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迈向新时代”主题征集评选融媒体类一等奖,还在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中获得“年度优秀大学生公益短片/公益广告”奖项。


          唐心阁结合自己完成作品的心得感受,对大学生在增强脑力的实践中提出自己的想法。目前,宣传思想战线已经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她呼吁同学们要“加强传播手段创新,掌握‘十八般武艺’”,同时“把主流价值观融入先进技术应用,既巩固壮大主流的思想舆论,也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把宣传思想工作推向前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增强笔力,锻造履职本领的“金刚钻”

         “范敬宜新闻学子奖”获得者,2016级硕士研究生姚晓辉,实习期间在人民网发表署名视频两部,财新网发表稿件70余篇,《财新周刊》发表署名杂志稿共7篇。他凭借扎实的写稿经验,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上要着天,下要着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三句话,概括了自己在笔力实践中的所得。


          他提到,要想练好笔力,重点往往不在笔力本身,“只要练好了脚力、眼力与脑力,笔力往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其实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下笔前要先想好写什么,想不清楚就一定写不清楚。写完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删,删到不能删为止,然后再交给编辑。” 姚晓辉在实习中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锻炼了全局视野和大局意识。“写作不要只拘泥于文字本身,要从事件本身跳出来看这个问题在当下的中国乃至世界有什么影响”。为了找差距补不足,他经常进行“同题比较”,比较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哪家的报道比较好,具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更好的角度可以切入……在不断的对比学习中,笔力才能得到提升。

          对此,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辉以郑板桥画竹三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为例,将脚力、眼力和脑力喻为“眼中有竹”与“胸有成竹”,并将笔力譬为“妙笔生竹”,鼓励同学们注重积累,“不单停留在专业学习上,而是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以此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播。

    实践“四力”,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时代要求

          本次活动以“理论结合实践”、“思想教育结合专业学习”、“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这“三个结合”为亮点。通过“词语风暴”游戏,让大家以“五四运动”为关键词说出相关词汇进行接龙,拉近了师生距离,重现完整的五四图景。“向天再要新青年”、“我Skr学习青年”、“确认过眼神,我是新青年”等标语牌,更是融入“最积极”、“最有生气”的时尚元素,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动质量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五四精神也传承了百年。本次活动在带领同学们回顾“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同时,也深入阐释了当代青年新闻人增强“四力”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激发伟大创造力,让同学们认识到作为青年新闻人责任与担当,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党委副书记聂鑫、黄辉,副院长阎立峰,团委书记胡长占,辅导员蔡笑霜,2018级专业硕士团支部团员和“马新班”三期团支部团员参加了该活动。

     

    (文/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蔡笑霜、冯倩、刘方洁  图:冯韦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