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下午,“佛系三联”实践队成员到访了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学生公寓与环境服务中心,同中心工作人员就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学生公寓与环境服务中心是“中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理事单位,2005年取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负责对新老校区的学生公寓,教职工住宅、教学场所以及体育场馆实施物业管理服务;开展校园环境的卫生保洁、园区绿化养护业务,以及校园秩序维护等后勤保障项目。厦门大学美丽的校园,离不开中心工作人员和各一线员工的不懈努力。
初见面,工作人员何大哥(以下简称小何)的热情接待瞬间驱散了实践队成员对访谈的一些顾虑。当得知小何刚刚参加完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会议时,实践队更加坚信他们来对了地方,这里能解决他们的一些疑惑。
“垃圾分类工作是由政府主导,全体社会成员参与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当被问及厦门大学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如何开展,责任如何划分时,小何这句简朴的话道出了垃圾分类工作本质。实践队感叹这大概是长期在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线人员才能有的领悟吧。“垃圾处理问题上,我们厦门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算是走在前列的。2014年12月之前,学生会把垃圾放在楼道的桶里,再由保洁人员统一整理拿下楼。自2014年12月起,学校提倡‘垃圾下楼’,这不仅改善了公寓的内部卫生环境,也大大降低了保洁阿姨的工作负荷”。
小何强调说:“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在于源头分类,首要环节做好,中后端如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以及循环再利用等问题就迎刃而解。这需要学校,学院,后勤集团等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当谈及现阶段工作效果如何时,他指出,教职工生活区和翔安校区实施效果良好,但两校区的学生公寓是最难推进的,当前还是依靠大量的人力运力投入,其中主要集中在分类督导员对垃圾桶中未进行分类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亟待提高!
2018年6月,住建部办公厅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主要从体制机制建设、示范片区建设、设施建设、分类作业、教育工作、宣传工作等10个方面计分,厦门市连续两个季度排名第一。“厦门大学,作为厦门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教育名片,理应要有更高的追求”,小何语重心长地说道。
访谈轻松愉快地进行着,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最后小何也不忘叮咛实践队,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向他咨询。为他点赞,为学生公寓和环境服务中心点赞!


2019年1月19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佛系三联”实践队一行人先后前往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和鹭江街道办事处进行调研,并与分管街道垃圾分类的滨海街道的阮军马及鹭江街道的许勇了解了相关工作情况。
首先关于滨海街道我们通过和阮军马的交谈了解了这边的基本情况,它位于厦门市(厦门岛)东南部,东部毗邻南普陀和厦门大学,与大小金门隔海相望,下辖曾厝垵社区、黄厝社区、演武社区、白城社区、上李社区,属以旅游和文教产业为主的城乡结合型街道。五个社区包括43个建成区,其中25个有物业监管,18个无物业监管由社区统一负责,从2017年垃圾分类在厦门市全面开展以来,有物业监管的小区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较好,各个小区的垃圾点都会设置督导员在固定的工作时间对居民的垃圾袋进行开袋检查,而且有关部门会对小区进行随机的暗访,若发现督导员不按时合格的进行督导工作就会对相应的物业进行处罚,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开展的比较新颖的宣传方式,例如上李社区的鹭悦小区举办的厨余垃圾换新鲜蔬菜的活动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以及垃圾袋的免费发放和每家每户的分类垃圾桶的设置,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的积极性。


之后我们实践队又来到鹭江街道,与负责垃圾分类的许勇进行了交流,和滨海街道的情况有所不同,辖区东起斗西路、幸福路,南到大同路,西临滨海的鹭江道,北濒筼筜湖。商业区较多,居民数量和所管辖面积相对较大,下辖七个社区分别是营平社区,大同社区,鹭江道社区,厦禾社区,双莲池社区,小学社区,禾祥西社区,小区条件更好一点,会在分类四色垃圾桶旁配有洗手池以便使用,督导员的选拔、培训及监督力度也更大,薪酬也更高,定期每周二会有社区人员组织中学生志愿者入户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两个街道在开展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差不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群众的配合度问题,在有督导员督导的时间内基本都能分类,但错过这段时间主动分类的居民就较少,而且在撤离楼层垃圾桶建立集中垃圾点的初期,不少居民表示不理解,在督导员与居民沟通时,仍有少数居民对督导员有抵触情绪。因此,经过到街道办的调研,我们也意识到让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任重道远,各方面相关部门需继续配合,坚持将工作一直做下去。
文/“佛系三联”实践队(刘琪 仇天行)
图/“佛系三联”实践队(刘琪 仇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