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等待遇,和平共处——专访台湾学会专家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06日

    2019121日,“见微知著”寒假实践队的部分成员来到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厦门市台湾学会,对秘书长杨仁飞博士进行了一次访谈。杨博士分享了她对于“惠台31条”和“厦门惠台60条”等惠台政策的解读,以及多年来对台湾同胞在大陆地区工作生活情况的了解,使我们对于本次实践的课题背景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访谈伊始,杨博士以“居住证”为例,展现了国家在惠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居住证”于201891日开始实施,这是让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与大陆公民同样生活待遇的身份证明。它是一个具有18位码的相对长期的居住证明,在购买车票、办理医保社保和购房租房等衣食住行方面具有与大陆居民身份证一样的功能。“居住证”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之前的“台胞证”相比,有很大的改进,是平等待遇的一个重要体现。

    紧接着,杨博士强调了“惠台三十一条”的核心:“‘31条’的核心是平等待遇、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和促进两岸人民心灵的契合。”她认为平等待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两岸在很多技术标准和文化标准方面存在差异,难以实现经济、社会融合,平等待遇则有利于促进两岸融合、建立统一标准。据此,杨博士援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所提出的“新四通”主张,并以港珠澳大桥的左右道行驶差异为例,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随后,杨博士以曾经的采访为基础,对台籍教师、台湾社区助理以及经商人员等对于惠台政策的反馈进行了说明。这些对象对于惠台政策的反馈绝大部分是正向的,例如,有些台籍教师申请到国家项目,也存在台湾教师加入到了专业性社团,这些都属于突破性的进步。这说明,除了基本工作生活方面的平等待遇,台湾同胞还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参加社会组织的平等对待。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参加大陆社团,之前仅对大陆人适用的章程就需要修改,这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过程。我们也期望,更多的台湾同胞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发掘平等待遇更多的内涵。

    听完杨博士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后,我们深有感悟,国家正在通过各种方法促进两岸融合,给予台湾同胞平等待遇,是对他们身份的肯定,也能加强他们对祖国的归属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项对台政策,旨在促进两岸人民的和平共处,以实现更深入的融合,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拥有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丽的社会。

    作者:王婷 代红波 冷丽莎

    照片:王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