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遍历AI之巅”实践队对厦门各地的无人值守便利站点进行了探访,发现无人值守这一新零售方式并没有在厦门当地得到良好消化。

我们前期通过地图软件详细排查了厦门版图上标记的无人值守超市,发现多数非连锁无人便利店都处于倒闭、停止营业状态。而在实地探访中,我们也发现17年10月投入市场的益东科技E-store智能云店(号称厦门第一家无人值守连锁便利店),现在也不见踪影。根据观音山商务中心7号楼三楼的某办公人员介绍,当时在这座大厦一楼大厅开张的E-store在营业初期尚吸引了一些附近办公人员,但之后就鲜少有顾客光顾,这家E-store存在不到半年就被拆除了。另一家位于希尔顿酒店附近的E-store也是未能幸免。
最终在厦门市区内,我们只找到一家无人智能便利店是处于正常运营状态的,那就是坐落于火车站商圈内的“阔狐便利”。它的运营模式是通过一整套场景解决方案(包括后台智能监控管理、人脸识别登记系统、自助结算系统、智能闸机系统)来帮助消费者完成自助购物,与其他城市的无人超市在技术创新上并无二致。通过与后台人员交流,我们了解到这家便利店于18年在火车站附近开张,至今仍在市场试验阶段。在过去几个月略微盈利的情况下尚不能可靠估计未来的营运状况。
无人智能零售在厦门地区呈现的种种“不适”无不告诉我们,无人智能想要更好融入和促进零售业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难题:一是技术不成熟问题。比如射频信号如何能避免人为干预,正确识别电子标签。而技术的提升又意味更高的成本,盈利更加困难。这一问题又将如何解决?二是商品门类不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阔狐便利只提供快消品,其他商品(如现煮食品、大件商品)难以销售。这削减了消费者的选择,缩小了消费覆盖人群,无法实现大面积覆盖。三是无证经营造成的违规销售问题。益东科技的几家E-store正绊倒在这个问题上,这些店内悬挂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是岛内总部的证照复印件,属于无证无照经营。促进无人零售合法化仍任重而道远。

此外,结合其他城市在无人值守零售上的实践经验,偷盗、入内乘凉不消费等道德风险问题,以及人情味缺乏等社交缺失问题,也是无人智能经济形态面临的重大问题。失败案例亦是宝贵财富,不经历低谷怎能达到巅峰?我们“遍历AI之巅”小分队将继续不懈探索,不断积累AI背景下无人经济运行中的经验,为经济与科技的和谐相处探求新思路。
文/邹晓络郑宇琪崔炳钰
图/杨阳郑宇琪朱丽菊崔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