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2期“行知读书会”在囊萤楼302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研读和讨论的著作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由我院张艳涛副院长担任指导老师,主讲人为金璐和吴杰宸同学,2017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读书交流会。
读书会伊始,张艳涛老师介绍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写作背景。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德蒙。作者在书中运用生物学、遗传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枪炮、病菌以及钢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新颖独特的分析。张老师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学界出现了一些论述西方文明优越性的观点,如西方中心论等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观点,来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过去的三四百年时间里,西方文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居于强势主导地位,而如今西方文明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我们又应该如何实事求是地分析西方文明衰落的过程并从中吸取经验,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张老师解释说,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当今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是仅仅依靠经济繁荣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要超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没有真正超越,就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

随后,张老师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例,对比我国近代落后挨打、沉沦没落的深层原因,指出日本的成功崛起在于重视创新精神的培育。当今时代,谁拥有创新优势,谁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老师建议大家要从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是如何造成的。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书,老师还从战争史、动物的驯化历史、食物链供应以及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性等多角度举例说明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种种观点。
在接下来的讲解环节中,第三小组成员金璐、吴杰宸同学分别对本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张老师对在座的各位同学提出的关于唯物史观、自然环境决定论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同时以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为例,指出中国崛起的关键是中国人要精细了解世界、深入研究世界。

讲座的最后,张老师联系著作中提出的两个主要问题:耶利问题和现代世界差异问题,提醒同学们要在阅读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每读一本书都是在和作者的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中获得滋养和提升;要体会和辨析作者在书中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和价值取向,在阅读中体会问题、理解内容,实现思想上的提升和视野上的开拓。张老师还对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学术研究要有“工匠精神”,要进行专业精细研究。
下午17时读书会圆满结束,张艳涛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富有哲理的论述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大家都期待下一次思想的碰撞,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相遇。
(文/张诚吕芳图/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