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七点整,厦门大学第九届书香人文读书节闭幕式暨“碎片化的时代,如何阅读经典”读书报告大赛决赛在联兴楼多功能厅举行。决赛邀请了中文系的胡旭老师、王烨老师,人类学系的胡荣老师,历史系的朱圣明老师和哲学系的楼巍老师担任评委。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瑛慧老师和人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辅导员周钧庭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比赛。
参与决赛的十一名选手来自各个学院,经过预赛的层层选拔,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比赛按照抽签顺序将参赛者分为三个小组,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我展示和读书报告展示,随后由评委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选手们带来的的作品风格迥异、视角独特、深入浅出,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等多个领域,以其新颖的观点和严谨的论证,与在场的评委、观众展开一场思想的碰撞。
来自经济学院2014级财政系的黄心悦同学的阅读书目是《简•爱》,她通过多角度分析坚韧而优秀的海伦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海伦与简爱之间如“照进彼此心灵的太阳”般的真挚友谊。而来自法学院2016级的李晗同学则以“揭开罗切斯特的伪善面目”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生活背景、行为举止等多方面解析,直指作者剥夺了疯女人的话语权,对《简爱》进行了另类的解读,幽默风趣,娓娓道来。
人文学院2013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宋军如同学,结合《十日谈》的创作背景,介绍该作品所反映的爱情观,即抨击天主教会,反对禁欲主义,宣扬爱情乃人之天性,同时也辩证地看待这部作品,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来自人文学院2015级的金焱同学,基于西方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的兴趣,解读了《浮士德》中人性与神性的和解。
人文学院2013级中文系的高莹同学带来大三时候的作品《镜之二——从“人力车夫”调查报告看< 骆驼祥子>》,她认为时至今日的读书分享正像是与大三的自己对话,此即为“镜”之一。“镜”之二是,艾布拉姆斯在经典著作《镜与灯》中,分别用镜和灯来比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而《骆驼祥子》这本书也正是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穷苦人的现实生活。
每组选手展示完毕,评委进行点评环节。这一过程中,评委老师们深层次的思想、高角度的立场给选手及观众们带来了新的思路。评委肯定了同学们的阅读视角独特,研究深入,分析缜密到位、理论性强,有着独到的领会,同时指出存在有的同学重在文本分析而存在着缺乏个性化感悟、有的同学论述目标过于泛化的缺陷。经过五位评委的慎重的考虑、仔细的讨论及现场观众投票环节,比赛获奖名单出炉。
获得三等奖的是:安宇同学、田艳飞同学、陈颖军同学
获得二等奖的是:葛宇新同学、郭奕熙同学
获得一等奖的是:李晗同学
最后,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瑛慧老师进行总结,王老师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表示祝贺,对精心策划和热情举办活动的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部表示感谢,对到场的各位评委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社交平台和自媒体的高度发达,也带来了大家阅读形式的碎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报告大赛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阅读热情,逐渐回归经典,从经典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这个奢华的读书之夜圆满结束,说书人、听书人、评书人都在这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碰撞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据悉,书香人文读书节已连续举办九年,旨在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大家阅读经典,沉淀知识,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推动经典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今年除了读书报告大赛,我们还通过“当故事遇上书和我”线上征稿活动等掀起阅读热潮。
人文学院学生宣传中心采编部
文字记者:陈群
摄影记者: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