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 | 社会与人类学院学子在“强东杯”第十二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发布时间: 2021年06月22日

    2021年5月29日,武汉南湖之滨,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强东杯”第十二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顺利举行,社会与人类学院首次获邀参赛。由人口与生态研究所所长龚文娟副教授、社会学系卜玉梅副教授指导,由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汪子臻、学院团委书记石林伟带队,由张娜、陈燕、陈孜芝、赵静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前往参赛,最终在20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二等奖。

    大赛分为初赛、复活赛和决赛。在上午进行的初赛中,社会与人类学院经过加时赛以第八名直接晋级决赛。下午14:00许,经过“一战到底”的复活赛后,共有十支队伍进入决赛环节。

    决赛分为四轮。第一轮是必答题。每队必须回答四道题:三位成员轮流作答一道题,最后团队作答一题。每题十分,答错或不答不扣分。在这一轮,各队都表现出了扎实的社会学知识储备,比分相差不大。社会与人类学院本轮答对三道题,获30分。

    第二轮是选答题,每队作答一组题,每组有三道题。在答对前面的题后,可以选择答或不答后面的题,每题十分,若三道题都答对,则加四十分,但若后面的题答错,则该轮得分全部清零。本轮除了考察知识外,还展现了队员的博弈能力。本轮后,各队成绩逐渐拉开差距。

    第三轮是猜词题,每队通过抢答选择要答的题目组数,进行“你画我猜”的比赛环节。本轮除了考察知识外,还需要队员的默契配合。社会与人类学院三位队员在90秒内答对11道题,成功获得55分。

    最后一轮是线索题。共有八道题,每题主持人给出三条线索,猜社会学家或著作。每条线索给出后可以随时抢答。在第一条线索给出后,抢答成功的队伍获得三十分,第二条线索给出后抢答成功获二十分,第三条线索给出后抢答成功获十分。抢答错误,不扣分,但也失去了该题抢答机会。因为只有八道题的机会,所以场上各队奋勇直追,八道题都是在第一条线索给出之后,就奋力抢答。各队关于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储备也在这轮比赛得到了彼此的认可。本轮厦门大学抢到了最后一道题,成功斩获三十分。

    至此,社会与人类学院与吉林大学、南开大均获得125分,进入加时赛,最终社会与人类学院脱颖而出,喜获二等奖。

    作为首次参赛的学校,社会与人类学院师生积极备赛,多次召开赛前辅导,并通过此次比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所社会学名校展开交流,促进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展现了厦大学子的风采!

    “强东杯”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主办,并得到人大校友刘强东先生大力支持、京东集团倾情赞助的一项全国性社会学赛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赛事已经成为社会学学子互相交流、共同促进的平台。今年共有20所学校参赛,最终,华中师范大学获得一等奖;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获得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获得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得杰出奖;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获得优秀奖。


    (文/陈燕张娜石林伟/汪子臻石林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