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DeepSeek等一批前沿科技集中涌现,引发了巨大变革,也促使当代青年思想更加活跃、思潮更加多元。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做好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那么,面对新形势,该如何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模式,运用新观念、新手段赋能青年和共青团工作?
《中国共青团》杂志邀请我校团委书记张晴结合实际工作谈谈思考与实践,以期为大众带来启发。访谈内容《守正创新 三维协同 以“AI思维”书写时代新课题》发表于《中国共青团》杂志2025年第4期,并入选杂志公众号2025年第11周“读者喜爱的文章”TOP4。

张晴
厦门大学团委书记
守正创新 三维协同
以“AI思维”书写时代新课题
厦门大学共青团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以“AI思维”贯穿工作体系,探索构建以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算法”“数据”“算力”为支撑的“三维协同”工作范式,为共青团改革注入时代内涵与实践动能。
“算法”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思想引领从“理论灌输”转向“主动落实”。厦大共青团第一时间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政工作的指引,牵头制定《厦门大学落实〈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清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共同实施的保障机制,推动共青团全面参与思政体系建设。
“数据”赋能,做好调查研究,精准捕捉青年思想脉搏,为育人工作提供科学化、动态化决策支持。厦大共青团健全学生思想动态常态化研究机制,开展“青思动态”“学联观察”,数字化分析研判,形成系列高质量调研成果。发挥贴近学生、覆盖广泛的优势,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举办“模拟提案大赛”“权益月报”“权益面对面”等活动,每年联动校职能部门举办权益活动50余场,提案立案近百项,将学生“所需所盼所想”作为工作改革“数据支撑”,引导青年多渠道参与校园治理。
“算力”驱动,创新产品供给,有效激活青年新动能,打造多层次、多模态、多维度的育人生态。厦大共青团找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精品供给作为“强大算力”。一是开发专属人工智能助手——“厦大团团”,供快速查询、理解、应用团务信息。二是用好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线上服务平台,高效精准服务青年。三是设计开发精品项目,供给个性化内容。如指导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团委举办“红色剧本杀创作大赛”,指导经济学院团委以VR数字科技打造马克思主义原著数字博物院、元宇宙互动平台,指导航空航天学院团委组织科创类社团智慧实践等。
转自中国共青团杂志
责任编辑|李雨芊 孙术琼 栗皓冉 李思儒
复审 | 洪佳敏
终审 | 吴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