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路上】寻觅院友足迹 追溯母院情怀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07日

    随着29日“寻迹溯缘”上海院友寻访行程的圆满结束,上海、南京小分队将重心转至南京,开始了南京院友的见面与访谈活动。8月5日晚七点,实践队员们与2006级法语专业院友尹颉鸣学长准时相约见面,队员们首先向他讲解我院和我校最近发展情况,赠予外文学院院刊及精美纪念品,随后听他倾情讲述记忆中的母院和母校故事。        

    尹颉鸣学长现任江宁团支委青年工作部部长,曾任2008-2009年度外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及第四十届厦门大学本科生学生会副主席,众多头衔下的他说起学院,自然首先忆起自己倾注了绝大部分精力的学生工作。那些在学生会的日子,也早已成为他印象最深的一段记忆。在他看来,学生工作赋予他的不仅有工作经验,还有与人交流沟通时的自信,更使他结交到了一辈子的挚友。他强调,学生工作经验在以后的就业中非常有优势,同时鼓励同学们走出学院,放眼校园,结识各个专业的朋友,体会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下,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            

    谈及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时,尹颉鸣学长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学校时专业成绩并不靠前。他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便是与人沟通的时候更加有自信了。随后,他将语言学习与其他专业学习作了简单比对,指出没有第二个专业是能通过与人对话学好的了。这也要求同学们将口语放至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位置,勇于开口,乐于交流。          

    当话题转向母院时,尹颉鸣学长感慨万千。他至今仍一直关注着外文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时不时点开最新推送一看究竟。虽然毕业已经五年,他仍旧与许多外文学院教师保持联系。说到外文学院搬迁院楼一事时,尹颉鸣学长有些遗憾,对他来说,囊萤楼的意义不仅仅是外文学院院楼。大一、大二时,囊萤学生工作站里的经历,也让囊萤二字在他的心里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他动情地说:“我在学院收获了人生最好的老师,和人生最真挚的感情。”                  

    与每一位毕业生一样,毕业后的尹颉鸣学长经历过不同的工作,也有过不同的人生感悟。忆起 刚毕业时在拆迁办公室的经历,他感叹道,当他坐在那里,看着平民百姓最真实的一面、听着平民百姓最真实的声音时,会开始懂得,曾经有过的对世界的模糊认知、对外界的抵触情绪,都源于对世界本质的不了解。那一段经历,使他逐渐明白了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离开拆迁办后,在国家机关工作的经历又使得他得以从顶层纵观全局,对各种问题和矛盾有了更加完整的认知。                  

    当聊到如果能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是否会选择留在母校学习工作时,尹颉鸣学长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将母校与家作类比,认为回母校学习工作,就好比在外面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想要回家一样。不过,他不会长期留在母校,正如同人不会一直待在家里。他会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体验更多种生活。                        

    在访谈的最后,队员们向尹颉鸣学长问及他最想对现在的自己说的话。学长表示,最想对自己说的,其实也是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他分享给队员们三句他终身受用的话:永远追求光明和真理;选择意味着放弃;自由是有代价的。追求光明和真理是来自耶鲁的校训,实质上就是在说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做想做的事情。尹颉鸣学长说,他不相信所谓成功学,只是谨记此训,只做正确的事。第二句话则是告诫同学们,没有人能够什么都得到,必须要学会选择,勇于放弃。处于这个年纪,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做出牺牲。第三句话点出,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的自由其实最为昂贵,能做到什么事都问心无愧,不被内疚感束缚,其实就是自由。                  

    尹颉鸣学长与实践队员们合影留念后,第一天的南京院友寻访愉快结束。诸多光环背后,尹颉鸣学长随和而谦逊,幽默而真诚,他分享的箴言让实践队员们牢记在心,并必将在日后时刻勉励着他们。

                   

                                                                                                                                                       

      (外文学院寻迹溯缘上海南京小分队 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