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四届“词典学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协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双语词典与双语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大会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并收入拟编辑出版论文集。来自境内外的一百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域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齐聚一堂,就词典学与二语教学研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11月1日上午8时,研讨会于厦门新中林大酒店多功能厅正式开幕,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教授主持开幕式。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陈春生和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章宜华教授分别致大会欢迎辞和开幕辞。陈春生首先代表学校对大会表示祝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以及词典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成就,并对我校外语教研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希冀。章宜华教授在开幕辞中强调了我国词典编撰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并指出词典学与二语教学结合这一新发展的可行性。最后,他呼吁各位学者志愿加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编撰项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主题发言分为三个阶段。大会主题发言(一)由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词典中心主任魏向清教授担任主持人。魏教授邀请了三位嘉宾做主题演讲,他们分别是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词典学中心的功能派词典学家Sven Tarp教授、葡萄牙语言学教授Marilia Resende、俄罗斯词典学教授Maria Gromakova。Sven Tarp教授做了题为《在线专科翻译词典理论与实践的反思》的演讲,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词典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胡剑亚同学担任交传。随后Resende教授做了关于时间行为与时间的演讲,她以英语、德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为例讲述了语言文化的差异,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杜开怀博士担任交传。最后,Gromakova教授从俄罗斯官方文件、大众传媒、小说、网络等领域俄语缩略词的使用来介绍俄语中缩略词的历史和现状,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欧语系俄语专业研究生马亮同学担任交传。
大会主题发言(二)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的夏立新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国学者Guillaume Labourdette是第一位演讲者,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2012级研究生叶伟玮同学担任交传。Labourdette教授就法语学习者的电子词典的选用为例,通过比较价位高昂的卡西欧词典与其他法语助手软件,表明一部内容完整的好词典胜过几部劣质词典的芜杂堆砌。他还强调了外语教师需要在学生词典选用上起到正确引导作用。随后,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的苏正隆教授在演讲中阐释了Sketch Engine在语料库发展丰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向与会者推荐了一个基于该功能建立的词典网站。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的陈善伟教授,其演讲题为《汉英顺逆序大词典的编撰》。
大会主题发言(三)分别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主任、,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导苏新春教授,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章宜华教授,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向清教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导郑泽芝教授,中国社科院词典编辑室主任谭景春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博导王馥芳博士,陕西师大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田兵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科重点基地副主任、教授、博导徐海博士各自做了为时15分钟的PPT发言。

每一阶段的大会主题发言都进行了与主题发言人的提问互动环节。问答十分生动、激烈,同时又十分活泼、精彩,获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与笑声。
三个阶段的大会主题发言后,全体代表分为四组进行了专题讨论:1)字母词、术语与词类研究;2)学习词典研究;3)双语词典研究;4)词典学其他研究。每个分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发言、点评、讨论。与会者都觉得获益匪浅,但都恨时光流逝太快,意犹未尽,一致建议下一届会议留出更多时间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