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7点,厦门大学第七届记者节模拟新闻发布会在新闻传播学院会议室举行。辅导员黄文老师与传播系的罗慧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围绕“电视媒体如何引导社会价值”的主题的展开,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国际新闻班的张玉菁和刘晓宇两位同学担任了本次发布会的发言人,模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称“广电总局”)发表言论,各院系的同学则扮演了各大媒体机构记者的角色。
“发言人”首先对中国媒体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限娱令”“三网融合建设”等应对措施。针对这些问题,各媒体机构的“记者”争相提问。“凤凰卫视记者”向“广电总局”对于引进海外电视剧的规定(即引进的电视剧要播完一季,审查通过才能在中国播出)提出质疑,此后“限外令”成为大家提问的焦点。“KBS记者”认为“限外令”对边拍边播模式的韩剧在中国的市场发展有消极影响,并尖锐地向发言人提问这样的做法是否与“开放发展”的政策相违背。对此,发言人表示“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考虑到电视剧剧情难以预测,同步引进播出势必会增加审查工作的难度,为了保证价值引导的正面性,观众同步收看海外电视剧的需求就无法满足了。之后,各方记者不断追问“限娱令”、“限外令”的界定范围,并对限令本身的效果提出疑问。发言人承认审查标准并不是界限分明的,但同时澄清,限令只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价值导向,并不针对节目本身。

对于“纽约时报记者”“为什么要用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限娱’”的提问,发言人表示,“广电总局”鼓励电视台的市场化运作,然而市场无法保证一切朝着所预期的方向进行,“对于不健康的信息,行政手段更为有效。”发言人在“CCTV记者”的提问中进一步补充道,对电视节目而言,市场需求与价值导向同等重要,区别在于市场为短期目标,而电视节目所要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则是长期的。最后,发言人回应了针对电视媒体未来发展趋向的一系列问题,要推广“三网融合”,规范发展。“这也是对电视版权的一种保护”,发言人总结道。中场休息时,黄文老师对于各位“记者”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布会结束后,罗慧老师对发布会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点评与指导。经过两位老师的讨论,“KBS记者”与“CCTV记者”凭借到位的身份模仿成为最佳“记者”,刘晓宇同学被评为最佳“发言人”。第一次以发言人身份参与新闻发布会的刘晓宇同学其实是一个美剧迷,但此番扮演与自己观点有分歧的发言人,他并没有遇到角色转换的困扰,“我想也许是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自己变得更客观了吧。”
本次模拟新闻发布会是厦大记者节的第二个活动,之后,主题讲座、应嘉骥新闻奖评选等活动将会陆续开展。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文/蒋令仪 摄影/刘闻莺
审稿/解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