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关注】大学之“道” ——记新青年说国学文化沙龙第一讲
    发布时间: 2014年10月21日

     10月19日六时,颂恩楼220教室已有不少同学,大家纷纷表示对即将到来的讲座嘉宾周昌乐老师的跨界思想有很大兴趣。当晚七时许,跨界大师周昌乐教授为由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办,厦大青年宣传中心承办的“新青年说国学”系列传统文化沙龙活动开启第一讲——“大学之道”。

    作为跨界学术大师,周昌乐教授对于大学之道有着其独特的见解。讲座中,周老师以《大学》为纲要,汇聚天道、心法、仁爱等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了文理交叉式的讲授。讲座伊始,周老师以曾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对当代大学及大学生认识,他认为若一所大学中的教授能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那么这所学校才能发展,而大学生来到大学是为了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提高能力和思想境界的。同时,周老师还提出,对于幸福人生来说,明“道”是非常重要的。

    圣学之道,沟通文理,周老师认为如今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互补,而文化亦是如此。中西方文化各有不足,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我们应该以科学思想、方法和成就为参照,再注圣学经典,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重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同时,由于科学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毫无办法可施,因此我们需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以弥补科学之短,最后再用于指导当代人们的幸福生活。

    “新青年说国学”系列传统文化沙龙活动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为宗旨,讲座中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大学生需要读的名著,其中《大学》当为首位。周老师向现场同学解释了大学纲要,他表示传道解惑是本次讲座的重点,而其纲要则在《大学》之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周老师用许多形象的例子向大家说明了“道”的重要性和内容,同时他还将“道”在老子中的概念与现代量子物理学揭示出的物理本性对比,说明两者其实是相同的。讲座的最后,周老师向大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他认为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蓬勃发展,重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合理思想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在场的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热烈的反响,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道”和周老师进行了一番探讨,由于时间有限,周老师无法在讲座中回答更多的问题,讲座结束后,仍然有很多同学向周老师提出了他们自己对于讲座内容中的看法和疑惑。来自信科的林同学表示自己对道很有兴趣,虽然是一名理工科学生,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很有兴趣,“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很奥妙,并不是用数字就可以说明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听周老师的课的原因。”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的许多部分渐渐没落,新青年说国学系列文化沙龙则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希望能让当代青年重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重燃对于传统文化精华的兴趣和热爱,让更多人能够真正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吴玉琦

    摄影 林婧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