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厦门大学知行合一实践队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场局副局长郑业海的带领下走访科右前旗教育局,并与副局长满都拉,民教股股长朝克图,副股长斯琴高娃等三位负责人举行座谈。

在座谈过程中,科右前旗教育局局长满都拉指出,科右前旗旗委、政府、始终坚持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认真贯彻各项民族教育发展方针政策,以体现少数民族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主线,办好民族学校为重点,逐步形成了科右前旗民族教育的特色。
前旗教育局在长期领导民族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多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学生活动,举办了多种比赛,如蒙古作文大赛、蒙古语诗歌朗诵大赛、蒙古语演讲比赛等,能够让蒙古族同学更加熟练地掌握本民族语言,更加热爱本民族文化。而独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校园那达慕,则是一场师生的盛会,博克、布鲁、沙噶等民族项目,不仅能够强健学生们的体魄,更能够将蒙古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座谈之后,三位教育局领导带领实践队实地走访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科右前旗明德小学、第五中学和第一中学。

在明德小学马双喜校长的介绍中,实践队了解到小学的蒙古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比例为1:1,因此学校对于蒙古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重视。学校每年会定期举办为期两天校园民族文化节。既有600名学生组成的国学方阵,也有蒙古族特色的博克等活动,在这样的文化交融中,能够让蒙汉学生彼此了解,增进感情,对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有极大的作用。
在实地考察科右前旗第五中学的过程中,实践队感受到了学校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氛围。学校每个楼层都有不同主题的民族文化长廊,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副校长乌格德勒呼在介绍中指出,学校以安代舞为品牌,成立了蒙古象棋、马头琴、四胡、摔跤等课外兴趣小组,班级和宿舍布置也突出民族文化内涵,争取做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

实践队还参观了前旗一中的蒙古族历史文化展览室。前旗一中作为“兴安盟示范民族特色学校”,将展览室打造成了一个弘扬民族特色的基地。英武的成吉思汗塑像、蒙文书写的科尔沁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蒙古包模型、服装头饰等,都透露出浓厚的蒙古族文化氛围。每半个月,学校就会定期组织各班学生参观展览室,培养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热爱。
经过此次座谈与走访,实践队已基本掌握了兴安盟地区的民族教育情况,并对研究相关课题有更加充足的准备。至此,厦门大学知行合一实践队所有调研活动圆满完成。
厦门大学“知行合一”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