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全九美”实践队深入农村调研——西湾小学之行
    发布时间: 2014年08月09日

    海滨村的孩子们上学的地方是怎样的?当地的农村教育现状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730日上午,十全九美实践队的队员们拜访了当地小学,并和校长做了一场访谈。

    在村秘书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位于村头的学校。刚到门口,只见工人们正在给大门贴瓷砖,也就是要完成最后的装饰施工,因此学校大门上并没有“海滨村小学”之类的字样。继续往里走,左边是不大的操场,操场旁是一个篮球场和一些单双杠等健身设施。颇有意思的是,因为场地较小,学校的跑道不是完整的,而是只有一段直道在最左靠墙的边上。右边是学校的主体——两栋教学楼。实践队队员和校长的访谈被安排在五楼的会议室内。

    简单的介绍与认识后,访谈正式开始。校长姓林,30几岁,是土生土长的海滨村人,看起来年轻而干练。林校长首先对学校进行了大致的介绍。这所学校几年前开始兴建,并在去年正式投入使用,学校不仅招收当地的小学生,还招收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所以是既有小学又有幼儿园。这也是很多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学校按照浙江省标准学校创建,硬件设施齐备,开设课程健全。今年学校里共有22名教师,有小学生一百多人,幼儿园有五六十人。

    林校长说道:“别看我们的跑道只有一条直道,但却是标准塑胶做的,加上其他的运动设备,完全能满足需要。”“除了标准的课程之外,学校还开设了‘话说温州’的特色课,主要教说温州方言以及简单介绍温州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实践队的队员们在下面细细聆听,快笔记录,并交流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实践队队长黄新竹问:“学校的生源都来自当地吗?学生的负担怎么样?”林校长听了问题之后连连点头,并答道:“是这样的,这所学校有西湾社区唯一一所小学和唯一一所幼儿园,所以生源大部分来自西湾社区的六个行政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口子女。对于学习负担问题,比起乡镇小学不大。而且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直接去鳌江六中就读,所以也不存在升学压力。”他喝了一口水,接着阐述了自己对农村教育的理解,“农村教育由于生源和教学资源等的限制,教学成绩不能和城市相比,所以对于西湾小学,我们也是淡化教学唯成绩论,一方面争取各方面帮助,另一方面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为培养出优秀人才打下基础。”访谈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队员们就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前景与林校长进行了十分充分的交谈。

    近年来,教育正在向农村倾斜,农村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实践队队员与校长中的交流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让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止停留在校园内,怎么给外来务工人口的子女更多的公平?走出校门口的实践队员们心里的疑问,似乎等待着更多人的回答。

    “十全九美”暑期社会实践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