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厦门大学知行合一实践队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场局副局长郑业海的带领下走访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并与第九中学石彬校长、韩龙杰主任、韩香春主任、张铁山主任及两位学生代表进行座谈。
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是一所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民族寄宿制初中,全校362名学生中,有166名为蒙语班学生。在国家及地方优先保证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下,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作为一所民族初中,依托政策优势,逐年发展,稳步提升,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民族教育教学及管理办法。

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石彬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变化。学校的教学楼及宿舍楼均属于国家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三百米的塑胶跑道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并且在新建一座体育馆。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共采购七台校车,每辆校车均配备一名生活指导老师,采用刷卡与短信提示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每周安全的回家与返校。学校配备专业的实验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并且做到班班有多媒体。
参观过后,实践队与学校领导及两名蒙古族班学生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石彬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作为一所民族中学,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十分重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共同绘制了校园内的文化长廊,内容涵盖蒙古族的历史、风俗等等;学校开办了校本课程,教授蒙古族学生内蒙古地理、历史、美术、音乐等,让蒙古族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学校有丰富的课外社团活动,如马头琴 、四胡等民族乐器社团,并为社团提供乐器。自治区对蒙古族学生也有照顾政策,给予每人每天6元钱的餐补,一学期共850元,课本、住宿均免费。在各级政府对于民族教育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没有学生再因家庭贫困或上下学不便而辍学。两位蒙古族同学也表示,学校的课程安排能够保证他们所学知识与汉族学生没有差异,并且能够学习很多本民族的文化 ,掌握更多的技能。

石彬校长同时也提到了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在市区优势学校带动潜力学校的活动,第九中学与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联盟,形成五中联盟校。秉承着“资源共享、管理共通、质量共进”的原则,五中联盟校做到课程安排一致、老师共同教研备课、学校之间课件共享,老师可以异校讲授研究课、引入课、示范课,校长们每周进行一次会谈,共同商议学校之间的改革发展。在这种共同进步的措施下,第九中学能够吸收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蒙汉学生赢得更多的机会。

在走访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之后,厦门大学知行合一实践队初步了解了兴安盟民族教育“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也对各级政府对于民族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力度有了直观的认识。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