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革命的年代已经过去,但革命的热情当永驻不减。作为新一代党员,人人都需铭记那一段英勇历史,振奋新世纪党员精神。在“八一”这一神圣日子里,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在院团委书记、平和团县委副书记、实践队带队老师乐无恙以及兼职辅导员乔晶晶老师的带领下于上午7时在平和县第五中学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并在仪式后由实践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陈珍珍主持召开临时党支部总结会议,细数了实践过程中的党支部活动,对党员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了对学生党员工作的进一步希冀。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铿锵的节奏,实践队员们站列一排敬礼注目,缅怀革命先烈,点燃爱国热情。无论处于何时何地,红旗、国歌、庄严的氛围总能让人心中升腾起浓浓自豪。虽然我们已经远离那一段峥嵘岁月,但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作为党员更需践行己身,为国家富强奋斗、为社会繁荣贡献、为人民安康服务。随后,在临时党支部总结会议上,支部书记陈珍珍也借由这一特殊时刻,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她说,党员最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学生党员,在步入社会之前,能够为人民做实事的机会少之又少。此次实践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调研之余,队员们充分融入到平和坂仔各家各户,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当地蜜柚经济;开展兴趣课堂,帮助他们的孩子增强学习动力,丰富暑假生活;在林语堂纪念馆馆长林秋辉的信任下积极主动接下语堂菜谱翻译工作,将实践与专业紧密结合;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严肃的政治主张细节化、生动化,为孩子的思想注入新鲜、积极的血液。

在这些由支部党员牵头,团结其他实践队成员共同展开的活动中,大家无所谓高温劳累,有的是协同合作的默契、相互支持的信任。党员需要的不仅仅是头脑才干,更是踏实真心、团结扶持。此次实践虽然只有短暂的七天,但是大家得到的却是无量的精神财富。
文/王梦岚 图/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