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实践我们在路上】中国大梦与学生小梦,奇舞共飞扬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31日

    ——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囊萤之光”(同安竹坝)社会实践队社会调研

    728日一大清早,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囊萤之光”(同安竹坝)社会实践队的一些队员们就匆匆吃完早饭,急急忙忙赶到校门口等待着。这些实践队调研组的组员们正要在校门口对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就“中小学生的理想”这一问题进行采访。

    穆旦曾说:“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树立理想的意识,帮助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实践队特地在常规支教活动外安排了以“少年追梦,始于足下”为主题的社会调研这一环节,主要调查竹坝学校的学生们对于理想的认识、对于“中国梦”的认识和怀有理想的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社会调研活动分为前、中、后期。前期任务在来竹坝之前就已经展开,主要是确定调研的主题和设计问卷;后期任务是资料的整理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在竹坝学校开展的是调研活动的中期,主要是问卷的发放和对家长、老师的采访。其中,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726日已经完成。根据统计结果,大部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些理想主要集中在文艺和体育方面,而且他们都认为理想很重要。但与此同时,问卷也暴露出许多学生都不了解“中国梦”的含义这一问题。

    问卷环节结束后,今天进行的则是采访家长、老师这一环节。调研组的队员们首先在校门口采访到了一些家长。对于队员们的提问,多数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还太小,并没有具体的理想的意识,平时也没有谈到这方面的内容。但他们也提到,虽然孩子们现在还不清楚未来的理想,但是在学校的引导之下,他们有很多的爱好,如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画画、打鼓等等。家长们都相信这些兴趣爱好会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渐转变为具体且不同的理想。

    除了家长,竹坝学校的蔡清育校长也接受了采访。在说到“中国梦”和学生理想的时候,蔡校长表示,对于一些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不一定知道理想,但如果换个方式问他们长大想做什么,他们就知道是什么了。这也就是说,教育是要逐渐引导学生,首先要让他们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一种关于理想的意识,再鼓励他们去追求、实现。通过蔡校长,队员们也了解到,竹坝学校有多方面的措施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合适的理想。例如,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加入艺术团、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学生会等等,帮助学生们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引导他们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后,蔡校长说:“我一直在教导孩子一件事:只要尽心尽力做了,无论结果怎样,都算是个人的成功。成为一个品德完善的人,就已经为理想的实现打了个基础,而我们就尽力提供更好的环境。希望他们都能实现更好的理想,未来生活得更好。”

    正如蔡校长所言,厦门市同安竹坝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和丰富的文艺办学经验是它的特色,在培养学生们正面积极的兴趣爱好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孩子们树立适合自身的理想,让孩子们有正确的理想意识。相信在未来,孩子们会在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学到关于“中国梦”的知识,学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每一份梦想。孩子们的“小梦”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和中国的“大梦”结合起来,这些“小梦”的点点星光最终会汇聚成耀眼的光束,照亮中国的大梦。

    虽然在此过程中,调研组的组员们遇到过一些困难,如暑期留校教师人数较少,但大家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如通过在校老师联系其他老师进行采访,还有去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等等。截止28号晚,调研组的前期和中期的任务都已完成。组员们将在今后的三天内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并且撰写成调研报告。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囊萤之光”(同安竹坝)社会实践队文/赵家凤 肖宁双 图/欧阳吴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