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实践我们在路上】柚见玉堂:因材施教快乐英语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趣味课堂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31日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提出了“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治学宗旨。外文是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员的强项,在学习林语堂治学精神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是本次实践队的使命之一。730日下午三点半,实践队为坂仔镇的小朋友们带来了最后一次趣味课堂活动——英语,旨在培养当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鼓励他们向林语堂先生学习。

    本次英语趣味课堂继续采用之前的形式分为低年级组(1-3年级)和高年级组(4-6年级)。坂仔镇的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上英语课,因此低年级组学生大部分都还没有学过英语。队员周亚芳和余逸文首先给小朋友们讲了林语堂先生利用扎实的英文功底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故事,鼓励大家学好英语。接着,他们开始教小朋友们学字母操,让他们生动形象地认识26个字母。然后,他们又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并鼓励他们根据字母形状自编字母操,让小朋友们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很快地记住了26个字母。为了加强小朋友的记忆,他们还教会了小朋友们字母歌和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英文版,让他们在熟悉的旋律中学习新知识。

    相比之下,高年级组进行得就没那么顺利了。实践队员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小朋友们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对于小学课标中五六年级必须掌握的单词还比较陌生,再加上他们不敢开口说英语,队员们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而言难度过大。于是,队员陆帅当机立断,放弃既定方案,因材施教。他首先鼓励小朋友们说出自己记得的单词,并将它拼写出来,然后逐一解释每个单词,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单词,以绘声绘色的故事和歌曲加深他们的印象,再以比赛的形式帮助他们牢记每个单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由于乡镇地区外语教学资源稀缺,孩子们平时得不到足够的外语指导,外语水平相比于城市地区的学生差距较大。但是,这并未影响孩子们对于外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上课期间,平和团县委书记刘伟宏,办公室主任张钦扬来到坂仔中心小学看望了实践队员和小学生们。刘书记首先对实践队员们走出校园,来到坂仔镇进行实践活动表示感谢和肯定。他说,队员们正处于大好青春时期,此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深入基层,锻炼自我。他希望队员们能够将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在社会中发光发亮,为基层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 /洪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