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18时30分,在平和县坂仔镇团委书记黄惠萍的带领下,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前往坂仔镇在建的林语堂文博园进行参观考察。
林语堂文博园以林语堂文化、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和台湾山地文化为设计主题,包含承载林语堂故居及周边古民居的修复工程,院内建有林语堂商务接待中心、京华烟云图书馆、三日桥、林语堂生活体验馆、蜜柚主题展厅等,形态各异,饱含地方特色与乡土韵味。
实践队员沿着横亘坂仔镇的林语花溪由南向北游览。文博园以潺潺溪流作为线索,将几座主题建筑串联起来,其中点缀以各式船模、铜塑,构成一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目前,林语堂商务接待中心、京华烟云图书馆、三日桥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中,京华烟云图书馆顾名思义,其状正若两本交叉叠置的图书,象征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建筑外形与实际功用相得益彰,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而林语堂生活体验馆、蜜柚主题展厅则基本完工。前者的建筑灵感来源于林语堂先生酷爱吸烟的嗜好,仿老式烟斗而建,古色古香、妙趣横生;后者则采用当地特产蜜柚为型,柚身浑圆可爱,柚梗初露尖角,象征板仔人民对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园区的中央,一座林语堂先生的红铜塑像赫然耸立,手持烟斗,面含微笑,双目深情凝望着板仔的一方山水。
前来参观的队员们发现,尽管园区仍然在建,却已有不少镇民于茶余饭后来此散步怡情;不难想象,当全园竣工之后,这里又将是怎样的一片和乐景象。
据黄惠萍书记介绍,该园区的建设旨在为坂仔镇打造“语堂故里”、“蜜柚之都”的全国品牌,与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文化馆共同构成以“语堂文化”为中心的旅游景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旅游业,推动板仔镇与平和县的经济建设。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 文/魏钊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