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走访入户


坂仔镇位于素有“八县通衢”之称的平和县东南部,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故里。林语堂之名可谓家喻户晓,但除此之外,坂仔镇还另有特产。十多年前,香甜可口的蜜柚在平和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平和赢得“中国柚都”的盛誉。
盛夏七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在公路两旁簇拥的柚树下踏入风景秀丽的平和县坂仔镇。为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实践队兵分三路,在平和团县委学校部部长吴文彬和坂仔中心小学老师林长胜的带领下进村入户,与坂仔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得知实践队到来,居民们不仅热情招待,还耐心回答了队员们对当地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队员们主要就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两个大问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探讨。
坂仔从前因盛产香蕉而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中国香蕉之乡”;然而在今天的坂仔,我们已看不到旧日的千里蕉林,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柚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坂仔实现自“蕉乡”至“柚都”的转变呢?实践队成员询问当地居民,才得知其背后缘由。原来,蜜柚相较于香蕉更易于保存,投资风险更低。香蕉的保存期一般不能超过一个月,而蜜柚从农历八月开始到年末的这段时间里都可以新鲜保存,从而保证了市场的长久供应,也降低了果农的贮藏成本,尤其可以赶上年末这一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黄金销售期,赢取额外利润。此外,蜜柚的市场价格更高。近年来,坂仔蜜柚出售价格每斤约2元左右,档次较高的黄金柚则可卖到10元,利润远高于香蕉。蜜柚市场前景光明,因此也赢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保护。2006年,国务院宣布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得以减轻。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平和政府积极培育新品种,除传统的白柚以外,还通过嫁接技术培育了红柚、黄柚等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促进了当地柚子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为保证平和蜜柚的品牌声誉,县政府实行本地柚子只许出不许进的政策,为当地柚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实践队员就林语堂在坂仔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在当地居民间展开调查,让他们吃惊的是,不单老人对林语堂的故事耳熟能详,就连六七岁的小孩都对语堂先生的趣闻轶事与名篇巨作如数家珍。林语堂十岁时远赴厦门求学,因旧时交通不便,须乘船三日去往厦门。此后当地人便把他的乘船经过的桥称为“三日桥”,将其候船的港口叫“厦门港”,一直沿用至今。林语堂故居位于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原为坂仔基督教会的牧师楼,乃是林语堂父亲林志诚到平和传教时所建。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和民国政府失职,故居原址已风化于时光之中。如今我们眼前的语堂故居,除了一口水井,其余的建筑都是新建的。谈及这些旧时憾事,居民们无不感慨万千。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坂仔的青山与溪流深印于林语堂的灵魂之中,成就他天然落拓的性格;其轻盈洒脱的笔触,莫不流露出善道者的乐天知命。而语堂的道,便全寓于这平和的风光之中。今日,平和人民继承着语堂先生的道,于流溢绚烂的大自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文/杨华波 魏钊凌 图/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