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青记者采访了多位考入厦大的衡水中学毕业生,试图表现出衡水中学在主流媒体所描绘的严格、压抑之外的另一面。同时,记者也试图怀着“同情之理解”的立场,探索衡中模式得到当地师生广泛接受的深层次原因,并关注了衡水中学毕业生现在的发展情况。
衡水中学的温情一面
严苛的管理制度和激烈的竞争没有夺去人性中的温情。
衡水中学有些班级按照成绩划分宿舍,使每个宿舍的成员学习成绩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110宿舍集中了421班级学习最好的四位女生,这间宿舍还有一个特点:违纪次数最多,且每次违纪的都是“晚休说话”。
她们在说什么?“我们互相分析成绩,尤其是退步了的。毫无私心的帮自己的同学分析成绩然后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或者有时候感觉哪个同学状态不好就指出来”。“我们没有想过竞争,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感动的”,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的刘嘉敏(化名)笑着说。
高三437班的黑板上有一片供学生自行使用的区域。班上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从老师布置的选做题里面挑出相对有价值的,然后写在上面。后来的同学就可以直接跳过其他题目,专注于这些精选过的习题。
“与其说我怀念衡中,不如说我怀念的是那里的人和那里曾经发生的事。”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张佳(化名)说。她现在还很感激生病回来后同桌帮她整理的的课堂知识概要。
衡水中学引进了时下流行的“成人礼”,这是为高二年级学生准备的心灵洗礼。每年3月30日,衡中礼堂里搭建起被称为“成才门”的华丽拱门,所有高二学生依次从门下走过;接着,家长代表给学生戴上一顶红色的、形状像博士帽的“成人帽”,学生鞠躬回礼后走过铺着红地毯的“成才路”。典礼上,学生还会收到来自家长的一封信,满含着殷切希望和浓浓爱意的文字让很多学生热泪盈眶。
学校给每个班各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一开始还会吃几口,后来都抹了,我记得我们隔壁班的一个帅哥班主任被抹得浑身都是。”2011级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刘丽宸(化名)说。
学校规定,学生不许带零食到教室,但有些班主任会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零食然后悄悄带给学生们。“我们老师给我们买过水果和巧克力。”2013级管理学院的杜立(化名)说。
按照衡中的传统,高考前班主任会给每个学生准备早餐,早餐包括煮鸡蛋、火腿肠和蛋糕,它们通常被叫做“温心鸡蛋”、“温心火腿”和“胜利蛋糕”。“鸡蛋必须是班主任亲手煮的”。2012级公共管理系的苏云(化名)说。
高考前一天,衡水中学的学生在熟悉考场时如果发现凳子不舒服、空调太冷等问题,可以反映给老师,老师反馈给校长,校长出面与考场方联系,将细节调整到学生想要的状态。考试期间,学生由老师全程陪护,还可以回到自己的教室自习。晚上,老师轮流查寝,还会细心地帮学生调高空调、盖好被子以防感冒。
“感觉整个高考过程非常温馨,老师就像爸妈一样。”苏云说。
在衡水中学,爱情是一种错误。当事人要遭受老师的斥责,有时候还要休学回家“反省”。相比于同龄人,在衡水中学成功恋爱并走进大学的故事显得惊心动魄。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赵高(化名)与孟颖(化名)高中相恋三年,写过百余张小纸条,被叫过5次家长,最后一次是高考前20天的时候。这一次,班主任大发雷霆,并对西区高三所有班级进行了通报,毫不留情的让他们在离高考20天的时间里回家反省,不过这没有阻止他们双双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我们会一直好下去的。连在衡中都坚持下来了,何况现在呢。”赵高说。
人们为什么选择衡中模式
衡水是河北南部的一个年轻的、欠发达的地级市,440多万常住居民中,农业人口占到了86.81%。这座离北京只有200多公里的小城,经济上却距离北京有十万八千里。根据《衡水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975元。同一时期,北京市2013年城镇人均收入为40321元。
衡水与北京的差距也是中国巨大地区差异的缩影。对于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子来说,要想跨越这200多公里的距离,教育是最好的“捷径”。
“从小就感觉压力挺大的。所以希望在衡中考上好大学,将来可以为一家人负责。”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赵悦(化名)说。 在2013级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嘉敏看来,不上学就意味着平庸的命运。她的同村好友淼淼初中时便因成绩不好辍学了,辍学后印过名片、做过服务员、当过超市出纳员,现在在镇上的铁塔厂上班,二十岁出头就已嫁为人妇。再过几个月,她就要当妈妈了。
“想想要是就这么一辈子过去,太没意思了。也许拼搏了我还是没有成功,但是不拼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刘嘉敏说。衡水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像刘嘉敏这样的故事司空见惯。
家长和学生沉甸甸的期望造就了衡水中学各种拼命三郎式的老师。421班的班主任于恩明老师带班一向勤奋。他的学生、公共事务与管理学院2013级的李静(化名)说:“我们5点半跑操,班主任在5点半前就会到。有次老班为了我们两天没吃饭,又加上生病,在办公室晕倒了。”
培养出了2013年河北省文科状元于潇422班的班主任宁可,去年年初32岁生日那天,在QQ空间上发布了几张自己和妻子的照片和一条说说:“下午监考4小时!后阅卷3小时!终于完事了!和老婆一起小小庆祝一下!平时工作太忙!亏欠老婆和家人的太多!尤其是老婆,每天和我一样早出晚归地工作着!期待生活会有好的改变!”这条说说被他的学生大量转发,收获了675个“赞”。
教育产业也是衡水市的支柱产业。从北京通往衡水的高速公路上,那些本应该挂满商业广告的位置,几乎全部被各个高中的宣传牌取代。
衡水中学是衡水教育的领头者,但它也遭遇了衡水二中、冀州中学、武邑中学等竞争者。这些中学每年都会往清华北大送出自己的学子,尤其是衡水二中,它拥有更加严苛的制度,近年来升学率突飞猛进,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跃变成了省第二,给衡水中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所有的学校都采用了衡中模式,都有着同样严格的制度、同样精确的时间表和同样励志的班会、讲话和合唱。“社会上说的各种素质教育,在河北省只能是无病呻吟。没有高中,也许我会更加自由,自由之后又是什么?”衡水中学2013年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2013级刘洪灏在一篇流传甚广的日志中写道,“我没有退路,衡中的学生也没有退路……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在这里,也许收获不到其它的才艺,最起码在人生最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人生不容易,什么叫做坚强。”
来自衡水中学的我
从2011到2013年,共有91位学生从衡水中学考入厦门大学。如何适应宽松自由的校园氛围并避免在这种氛围中迷失自我,成为衡水中学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一些来自衡中的同学一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2012级张晓(化名)一开始来到学校整个大一都很松弛,非常迷茫。但是一年过去了,成为了大二的学姐了,她感觉是时候改变自己了。“我经常去操场,去想自己到底该怎么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后来她成为厦大Utalk协会的社长。
“我觉得身边的衡中同学都非常的优秀,都是在管理层做事的,而且学习也很好。我是爱心社社长,也是班级团支书。”苏云说。
“其实大家没什么差别,都是大一加入各种部门,忙忙碌碌的。”物理机电工程学院的董菲(化名)说。在她看来,衡中的同学似乎跟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有的活跃在各类社团中,尽情的享受着大学的快乐;有的则奔忙于图书馆和自习室间,在大学继续当学霸。
有人则对衡水中学的模式提出了反思。杜立认为,衡水中学对“成功”的理解比较功利化,对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不够。“衡中老师教育学生学习是为了考好学校、找好工作、将来能让子女、父母过好日子,而几乎不说‘追求深刻有意义的人生’、‘探索未知’”或‘改变世界’”,杜立对记者说。
另外,衡水中学的老师不支持学生看大部头的课外名著,与高考无关的知识不提供资源甚至禁止涉猎,这可能导致衡水中学的学生在文化底蕴和视野上比同龄人稍有逊色。衡水中学也不崇尚质疑,“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这也不利于学生分辨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
去年南方周末对衡中的报道,引起了有100多人的厦大衡中QQ群的激烈争论。目睹了群上激烈争论的管理学院会计系2012级林羽桐(化名)认为,这次争论暴露出了部分衡水中学毕业生的缺点。“他们对这件事情辩论时观点令人无法接受,觉得学校完美无瑕,神通广大,这观点特别不可取,感觉缺乏一个开放的胸襟”。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采写 刘恩会(主笔) 陈若晗 李辰 林方舟 蔡凉凉 周自扬 薛熙来 编辑 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