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背景
1964年1月27日,在毛泽东和戴高乐两位领导人的努力下,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建交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局面,是外交史上一件大事。
2014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访法,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出席了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讲话。在中法交流的各个平台,都举办了“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活动回放
2014年4月12日,由厦门大学教务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举办,外文学院法语系承办的“法语活动节”拉开帷幕。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对此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12日上午9:50左右,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Brune Bisson(白屿松)先生、领事馆科技教育合作专员Christophe Bonté(彭德恺)先生、语言教育合作项目官员Julie Marbot(朱丽)女士抵达化学报告厅,随后便开始了主题为“法中建交五十周年” 的讲座。系主任胡佳老师、总领事白屿松先后用法语发表讲话,由法语系师生现场交替口译。
白屿松总领事表达了对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祝贺,并用图片展示了中法建交的重要时刻。他还鼓励青年学子好好学习法语,将来去法国深造。

下午三点,在囊萤三楼圆桌会议室,Christophe Bonté(彭德恺)先生、Julie Marbot(朱丽)女士与部分法语系师生共同参与了“Pourquoi le français(为什么学法语) ?”的交流见面会,与会的还有在厦门的法国人及自学法语的厦门人。法语学习者们共同分享了学习法语的体验。随后,一行人参观校园,法语系师生向来访者介绍校园的历史文化。
晚上七点,法语节“艺术之夜”晚会在模拟法庭举行。厦门大学教育技术与实践中心副主任姚斌老师、领事馆科技教育合作专员Christophe Bonté(彭德恺)先生、语言教育合作项目官员Julie Marbot(朱丽)女士、外文学院副院长徐琪老师、外文学院法语系系主任胡佳老师共同观赏了本场演出。胡佳老师、姚斌老师、彭德恺先生发表开幕致辞,由法语系同学现场汉法互译。
随后,法语系老师用双语宣布了中法知识竞赛(包括中文版、法语版)的获奖者。一等奖由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物理机电学院、外文学院法语系的三位同学获得。获奖的还有来自环境与生态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同学,从翔安专程赶来。

而后是由法语系同学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演。不仅有多首法语歌曲翻唱展现“法国味儿”,也有传统的古筝琵琶合奏、扬琴二重奏等表演秀出中国风。更值得一提的是法语系同学自编自演的几部话剧:《深藏不露》、《项链》、《狼与狗》、《乌鸦与狐狸》。剧本,演员,布景,化妆,服装,字幕等都由同学们合作完成。压轴大戏是由大三大四同学带来的的大型戏剧《误会》(改编自加缪)。在长达40多分钟的戏剧里,演员们用演技和舞台表现力征服了观众,流畅的长串法语台词同样让人折服。
总导演Guillaume(包桂勇)老师在最后说,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享受它。全体师生为这次法语节所做的努力,都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在表演中感受。
后记二三
参加晚会的观众不仅有本院的师生,还有别的院的同学。来自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杨同学在看节目时,一直盯着字幕上的法语单词。“跟英语很像,大致可以猜出来一点。看起来很有意思。”这次活动让他走近了法语,了解了更多法国文化。
舞台上的精彩演出,离不开幕后人员的工作。舞台组的负责人小蔡同学说起法语节的感受,就一个字:累。后台只有五个大一男生,所有的道具搬上搬下非常辛苦。“戏剧要求很多,善后工作也很繁重。更重要的是台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而且要马上解决。”作为幕后人员,他们从头到尾都在后台,随时待命。“其实每个人都想坐着看表演,但是我们的工作需要我们完成。我们都在坚守岗位。”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夏诗寒/文 杨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