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力量铸就大学之道—记厦门大学第二届跨学科论坛《大学之道与青年力量》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16日

    集百家之言,论当世之道。4月13日晚,在经过一月有余的筹备后,厦门大学第二届跨学科论坛终于在科艺中心报告大厅晚拉开了帷幕。与上届跨学科论坛相比,本次参与跨学科论坛的学院数量有所增加,除去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还加入了生命科学学院这一理科学院,这也使得本届跨学科论坛真正做到了文理间的跨越与互动。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徐进功,校团委书记陈怀锋,还有各机关部处,各学院领导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跨学科论坛首场对话特邀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人文学院院长周宁、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振明和艺术学院副院长陈舒华为嘉宾、法学院院长徐崇利为主持人。有五院院长和邬大光副校长助阵,本届跨学科论坛可谓人气爆棚,六点半时科艺馆馆前就已经排起长队,当跨学科论坛正式开始后,全场更是座无虚席,甚至连走廊上都坐满了同学。

     

    19点30分,这一场思维碰撞的盛宴终于在同学们的期待中正式拉开了序幕。在主持人简短的介绍和一段视频的引入后,来自艺术学院的陈舒华老师用两首优美的钢琴曲开场。随后,由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应一扬为各位到场嘉宾颁发荣誉聘书。

    大学之道应始于大学成立之处。接下来的一段视频从中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出发,而后抛出疑问:“当今,大学之道和青年力量究竟为何?”邬大光老师首先用近日发生的“南京小偷”事件引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老师则将自己的大学归为三个十年,第一个是亢奋骄傲的十年,第二个是沉寂的十年,而第三个则是多少有些耻辱的十年。周宁老师坦言,大学之道的缺失在于大学尊严的缺失,而大学其实重在培养人的尊严与荣誉感,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公务事务学院院长陈振明则认为“大学之道”这一主题过于宏大,实在很难界定。谈及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陈振明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校训是大学之道的第一要义。”与前面几位文科院系的老师不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老师一开口就称:“大学之道是一个伪命题。”林圣彩老师以幽默犀利的语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时不讲特点的,道也是没有特色的。

    在四位老师都做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后,有关于“大学之道”的讨论开始激烈起来。邬大光老师首先承认“大学之道”的确是一个伪命题,而后提出了“critical thinking”这一概念,认为大学生就应该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林圣彩老师作为在场的唯一理科院系老师并不怯场,直言道:“大学就是学没用的东西,但无用是将来之大用。”陈振明老师则认为综合性大学就要当得起“综合性”三字,并将当今越来越显著的跨学科现象称为“后学科时代”。

     

    而第二个话题“青年力量”也随之展开。周宁老师率先开口,他认为大学的意义,就在于培养一批具有高贵品格的青年。青年的力量,应该是教养和人格。“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在于你看了多少书、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表现出高贵人格。”

    林圣彩老师延续了他的“criticai thinking”,一开口就抛出观点“青年没有力量”,引发现场一阵笑声。他从手中聘书的英文逻辑错误说起,由小见大地指出国人对知识的不敬畏,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年轻人需要培养品格,青年是知识的载体。”

    邬老师则说:“青年有力量,青年力量就是大学生力量。”他举了两个案例来证明自己观点。一个是他参加过的法国世界帆船竞标赛,完全由学生组委会管理,已成功举办31届。他还罗列了哈佛大学的知名学生刊物,在几十本报刊中,有大半由本科生创办。在邬老师的质疑下,林圣彩老师最终改口:“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还是有力量的。”现场掌声笑声齐来。

    林圣彩老师再度发言,提出“残酷才是青春”,智慧需要时间磨砺。社会的各方各面都需要知识,青年不学习就无所事事。青年要有力量,必须多读书。这是他对在场所有人的忠告。“一年不读一两百本书,没有资格进大学。”

    最后,徐崇利老师做总结发言。他觉得大学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学生被当成被培养、受教育的对象,而没有作为主体,积极展现青年力量。他也表示,非常欣赏林圣彩老师的“半巅峰/癫疯状态”:在科学上的巅峰研究和思维上的跳跃。“凡是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的人,多半都是疯狂的。”

    而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厦大同学也保持了自己一贯的犀利与幽默。其中一位同学问道“翔安的七星级图书馆真的有必要吗?”时,便引得台下观众一阵笑声。邬大光学长列举了密西根大学图书馆图书电子化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设置“发呆区”的事例从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并指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不断地尝试着错误,这也是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事实。”周宁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又提到如今大学功利化的问题,许多学生在考大学前就在考虑就业率,还没上大学就想要出去。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周宁老师认为所谓的高贵就是无目的,而此刻就是此刻,此刻绝不是下一刻。林圣彩老师则又一次直率道:“整个社会病得很严重,不是我能救得了的。”但同时,林圣彩老师也表示了对于青年的期待:“希望你们青春的力量,能够转化为载体,做为贵族文化的载体,发扬光大。”

    本届跨学科论坛首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主持人徐崇利老师宣布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本次对话主题“大学之道与青年力量”也在邬大光老师的口中得以明晰——“不是因为有了大学之道才有了青年力量,我认为,应该把它倒过来,因为有了青年力量,才会有大学之道,因为我们就在大学之道的路上。”

    论坛结束后,一名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同学接受采访道:“我觉得这次论坛还是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太过激烈,但我希望这份思考能带给我们更多。”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蔡晓娜 夏诗寒/文  陈若晗 关镇海 陈俊夫/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