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节专题】浪漫消散之后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15日

    女生节的余温留恋着厦大的空气,茶余饭后,三家村、路上、食堂、空间、人人网……各种场所和网络平台都还在讨论着关于女生节的各式各样的盛大活动,各种怦然心动的瞬间,各式别出心裁的过节方式。但终究,“三米白马”消失,横幅陆续卸下,各院活动也接近尾声,一年一度的盛事逐渐拉上帷幕。雁过留痕,女生节狂欢过后,厦大的天空又留下什么?

    来自网易新闻网的一篇关于女生节的评论:《警惕女生节沦为空虚的狂欢嘉年华》着实让笔者感到惊讶。是否真如它所言,女生节在某些高校成了学校之间、各院系、班级之间攀比跟风的“土豪节”,成了横幅标语比谁雷人、比谁重口的“娱乐节”,成了借机购物、吃吃喝喝的“消费劫”呢?是否狂欢的背后显露出的是大学生内心世界的空虚与浮躁呢?笔者带着疑问,在女生节结束的两天后采访了参与其中的部分同学。

    公共事务学院女生部部长黄曼向记者介绍,3月9日晚,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2014女生节“携吾之手,成汝之智”系列活动之“怦然心动”交友联谊会在成智咖啡厅顺利举行。一场酷似“非诚勿扰”,却又不同于当今的相亲节目的单身联谊会,利用游戏等的互动拉近了来自不同院系的男生女生间的距离。多位男生表白的桥段更是使现场气氛高涨。正如公共事务学院女生部部长所言,表白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男生挑战了自己,女生也获得自信,如果有缘发展下去,这也是一生中珍贵难忘的回忆。把当今社会火爆的相亲节目搬上校园女生节的舞台是否会影响校园文化的交流呢?从这一场小型狂欢晚会中来看,更多的应该是给在校生提供了交友的平台和男女生之间增进交流的机会。活动结束后互留联系方式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杨刘阳在女生节当天,竟一共接下了院内及校内共八个女生的心愿。被问及是否会有选择性地摘取女生心愿时,杨刘阳表示,个人比较倾向于摘取交友、游玩之类的自己感兴趣的心愿。当天晚上还和院里几个朋友一起去海边玩耍、唱歌,还得到一女生回赠的一朵花。女生开心,自己也开心。杨刘阳所指的“很开心,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大概也就是这个女生节的意义所在吧。

    但另一方面,对于类似要去西餐厅吃饭等需要相对高消费的心愿,杨刘阳则觉得有点过分,自己对这种愿望也望而却步。但同时也表示,毕竟大家生活环境不同,可以理解。

    而针对愿望的内容,在厦大助手“女生节-心愿墙”上,其中的愿望不乏想要榨汁机、电饭煲,“请我们宿舍吃潮富城”,求充话费等物质愿望。或许会有人存在疑问:这是否意味着功利的存在?是否是校园节日变味的开始?但是,凡事不能只看到它消极的一面。翻开厦大助手“女生节-心愿墙”,笔者看到更多的是“求组乐队”,“希望有人可以教谈吉他”,“求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求陪聊天”,“分享旅行or阅读经历”,“唱一首拿手的歌”等小温馨的交友愿望,以及部分祝福的言语。以女生节的名义,让更多生活在同一个校园内的陌生的她或他开始不陌生,让志同道合的几个人能聚在一起,足矣。

    来自国际学院的顾同学则是这样评价许愿墙的:“那些愿望或简单或费心,驻足在前,不经让我想到了古时元宵,公子佳人赏月猜灯谜的盛况,如今仍是一方在猜另一方,只是形式变了而已。”女生节不过是时代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节日形式。其实,有没有女生节不重要,重要的是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以及被我们肆意飞扬着的青春。或许女生节的意义本就在此。女生们并不是说一定要在这一天拿到多少昂贵的礼物,只是,那种被人小心翼翼、费尽心思呵护着的感受,怕是很多女生都无法抗拒的。

    这场狂欢,不是开始,更不是结局。正像采访过程中许多人说过,这个节日一定要保留下去,并且越办越好。这场校园文化节日是在以一种高调的形式,展现着校园内每一天的生活。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陈晓枫 楚晗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