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晚七点半,宣传骨干培训第四场讲座——新闻评论类讲座盛大来袭。《海峡导报》评论版编辑庄华毅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热潮下的冷思考”。

讲座一开始,庄老师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新闻评论的概念。它是针对现实生活最近发生的紧迫问题表明态度、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新闻是常规武器,新闻评论就是原子弹,感性的特质让新闻评论更具个性。”在此基础上,庄老师引出了以下话题。
新闻评论是新闻的良心
“新闻评论是注定与感性为伍的”。庄老师首先强调了这一点。接着,庄老师列举了一些网友吐槽的“挂在高数上”和“不要姑父”等热门话题,幽默地表现了网友的时评价值。同时,他抛出一个问题:现代新闻体制在追求理性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生动活泼,让百姓接受?
庄老师认为现代评论最缺乏的是“对事件的切肤之痛”。 在主流媒体注重理性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很难做到感性真实,引起人群的共鸣。他以地方的政绩工程为例,理性角度的批判实际是对利益集团的变相维护,只有简单直接的感性视角才能揭穿伪装,代表百姓的呼声。
他也提出,一些脱离新闻现实的非理性写作应该受到指正,但不需要把所有的评论都以理性作为唯一标准。感性是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深思的话题。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新闻时评
“新闻评论是需要战斗的,但战斗的人不是莽夫,我们要掌握斗争的策略心态。”庄老师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国民党文化专制下得以发表的例子,说明了策略的重要性。在庄老师眼中,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谁都读的懂,国民党人也不例外。但是他巧妙的给了国民党统治者一个假装看不懂的台阶,让有良心的专制者可以借他之口控诉。
不应混淆的是,圆融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失去本心。为了追求公平正义我们可以批判和惩罚,但惩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初衷,而不是报复。新闻人要提高自己道德水平,以良好的策略斗争下去。
在新闻评论中,不同人的思考角度、选词方式不同,很容易带来一些争论。庄老师相信,没有观点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应该接受批评的意见。
快时代里我们需要“慢”
首先,庄老师从实用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三百定律”,即评论的前三百字必须亮明自己最核心的观点。依他个人经验,应用这一定律更容易获得编辑青睐。
但如果从提高写作水平的角度看,这一定律不是适用所有人。“整个社会的节奏加快,‘三百定律’是快时代的产物。”由于快,很多问题已经逐步显现。他引用了童大焕的文章《中国,请你慢一点》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
在众多网媒的夹击之下,报纸的生存岌岌可危,但慢阅读和深度思考为报纸重新带来生机。新闻人可以让自己慢下来,静心思考,沉淀出好时评。
本地评论,压力下的坚持
谈及本地评论,庄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一段他很喜欢的言论:“在我们这个年代需要高屋建瓴,为民族思考出路的人。同时也需要关注细节,一把米一把盐为民众争取利益的文章”。城市的主流媒体通过评论来落实责任,完成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他们立足身边小事,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这样的压力比异地评论大很多。“本地评论批判的人距离不会超过十公里”,由于地方上复杂的利益瓜葛,很多事不能说,不敢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给了对方多少压力,对方就会还你多少压力”。由此新闻评论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在最后,庄老师为自己的报刊打起广告,欢迎同学们踊跃去投稿。他希望大学生的青春热血能为新闻时评注入新的活力。
在庄华毅老师主讲的内容结束后,讲座进入提问环节。尽管第二天要进行英语四六级考试,学员们的热度依旧不减。来自第九组的学员向老师提问:“在微博时代,一件新闻的事实还未完全揭晓之前,我们的时评应该为弱者撑腰还是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对此,庄华毅老师指出,无论如何媒体人都不能越过新闻的边界,也不要想当然,这不是说你要等待真相,而是要缩小范围,识破陷阱。而后,来自第六组二一点的组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时评是注重时效性的,但是如果注重时效性可能就无法深入地去剖析事件,而深度剖析的话又有可能丧失评论的时效性,那么时效性和时评的深度这二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庄华毅老师结合了自己的经历讲道:“其实我在收稿的时候会发现越晚发过来的稿件写得越好。时评是需要有一定的时效性的,但是沉淀下来会写得更好,时效性的话,两三天可能不太好,最好还是控制在一天以内。”
尽管还有许多积极的学员举手提问,但由于时间关系,主持人不得不宣布该环节结束。在讲座结束后,记者也对庄华毅老师进行了特别的采访。在记者提到为什么会同意来厦门大学做这样一场讲座时,庄华毅老师表示一个原因是因为主办方的邀请,另外对于新闻时评,他也的确有很多想法很多话想要与大家分享。通过这场讲座,庄华毅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新闻时评的热情,他倡导同学们应该多练习多阅读。“尤其是阅读,这很重要,现在其实大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实践,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只有多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涵养,这是最重要的。”庄华毅老师这样说道。
该讲座是本次宣传骨干培训的第四场讲座,学员们依旧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其中来自经济学院的许惠雯同学虽然是技术组的成员,但她表示这场讲座还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是老师讲的一些网络上的小段子。“老师讲得还是很有道理的,特别那句‘中国的社会需要慢下来’,我很赞同。”
本周日,本次宣传骨干培训将在三家村学生广场迎来活动的重头戏——“小城故事”实体宣传活动,届时厦大青年宣传中心会紧密关注活动的进行,并为同学们继续带来精彩的报道。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蔡晓娜 夏诗寒/文 曾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