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晚七点半,第九届厦门大学学生宣传骨干培训第二场讲座——由方志鑫老师主讲的“解构光影”主题讲座准时开始。在继续教育学院305教室里,挤满了培训学员以及感兴趣前来的同学们。
首先,主持人对方老师做了简短介绍。自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电影电视与多媒体制作硕士课程毕业的方老师,师从包括吴宇森、许鞍华在内的著名导演,具有丰富的电影制片、摄影摄像以及数码后期制作等专业知识。现在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任新闻系讲师。
方老师一上场,就用亲切幽默的话语做了自我介绍。他以婚纱照为背景的个人资料一打开就引起了全场一阵惊呼。他解释说,综合考虑了宣传骨干培训的目的,今晚的讲座不会有很强的专业性。随后他用ppt向大家展示了讲座的主题:伟大的公民记者时代的来临。
时代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联系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远远不如以前,手机,电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子刊物的盛行,微博时代的发展,一切都预示了一个新时代到来。
在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比较之后,方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得出了结论:传统媒体正逐渐向新媒体靠拢,两者的互动性增强;负责传统媒体的专业化人才减少,非专业化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数量在扩张。
在此基础上,方老师抛出一个思考题:个人能否成为新闻平台?

体制内与体制外
方老师首先分析了中美媒体的区别。做党的喉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主流媒体的最根本方向,而美国的体制中记者享有较大自主权。通过分析了人民日报的排版再联系时事,方老师指出主流媒体的细微改变都可能预示着政局的变动。
美国的新闻体制真的是想象中那么自由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的媒体可以骂总统骂政府,是因为其代表着大财团利益,没有表面的民主正义。
主流媒体都是在体制下的。体制外的媒体就自由很多。方志鑫老师举了凤凰卫视的成功例子,称其为“游走在体制内外、走钢丝的人”。
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有着很大的特殊性。网络言论的门槛很低,造成很多不实信息的流传,现有的体制下很难管好网络媒体。
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必备的技能是什么?方老师给出了自己答案。
首先,专业能力需要提高,人脉关系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方老师戏言:“这个拼爹时代,其实拼的不是爹,是爹背后的人脉。”
大学生也应该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掌握好交流的艺术。这一点,在今后步入社会非常有用。
记者的伟大时代已经来临
方老师幽默地将记者比喻成旧时代的青天大老爷,是揭露真相、推翻冤案的有力推手。然而在当代,社会对记者的要求更高。全能型记者,要求不止有出众的文笔,还要过硬的技术,更要学会合理利用新媒体宣传。
方老师认为,掌握摄影技术是记者的必备功课。对于其中的秘诀,方老师就说了一个字:拍!在他看来,只要坚持拍摄两年,业余爱好者也能成为专业摄影师。
当然苦练是不够的,在开始的时候,还要学会临摹。方老师以拍电影为例,最开始的电影人,都是从翻拍经典影视作品起步的。
方老师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鼓励记者们投身于实践中去。从事新闻工作,实践需要贯彻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中。当然,除去技术层面不谈,记者最重要的一定是新闻敏感度。方老师带大家看的《新闻编辑室》中的一个片段很好解释了这一点。男女主角在普通等级的新闻——原油泄露致员工死亡的事件中,嗅到了隐藏的重大能源安全问题,由此做出独家报道大获成功。
在观看了《新闻编辑室》的精彩片段后,讲座进入了现场提问的环节。尽管时间已经有些晚了,但是在场的同学们依旧非常积极地向方志鑫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中来自第10组的一位同学针对于自己的“电影梦”向方志鑫老师提出了问题:“电影应该如何做到文艺与商业的结合?在追求电影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坎坷?”对此,方志鑫老师举出一位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事例来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商业与文学的结合需要一颗敏锐的心,这样才能在平凡中拍出不平凡来,至于坎坷,方志鑫老师感慨道:“那是潸然泪下啊!”,方志鑫老师表示,坎坷是肯定会有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下去,不论写什么,多写一些东西,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来自13组的一名同学则从记者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人说记者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那么记者应该如何追求自由?”面对这样的疑问,方志鑫老师答道:“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而在规则里跳舞,是需要智慧的。”
在讲座过程中,方老师向大家推荐了很多新闻业相关影视剧,如《新闻编辑室》,《十二宫》,《虎胆龙威》等。他希望通过这些使大家更了解新闻行业,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尽管学校提供的场地有限,这次举办讲座的教室里依然挤满了许多前来参与活动的同学,其中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孙静同学说道:“虽然这次讲座换了主题,有点失望,但是整体还是比较有趣的。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下一次方志鑫老师能给我们专门再做一场关于‘摄影与摄像’的讲座。”
讲座结束后,记者对方志鑫老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据悉,本次讲座之前确定的主题本来是“摄影与摄像”,对此,方志鑫老师原本打算让老生带着新生先做一段视频的拍摄,再由他现场讲评,但是由于参加培训的学生以大一新生居多,而且摄影与摄像的知识也很难在两个小时内讲清楚,所以他便选用了“伟大的公民记者时代的来临”来做本次讲座的主题,而选择这个主题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拥有新闻理想的大一新生更加努力,从而向专业记者看齐。
在采访的最后,方志鑫老师对从事新闻媒体或想从事新闻媒体的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脚踏实地,不要太急。学是不一定有用的,关键是一定要去做。”
接下来,第九届厦门大学学生宣传骨干培训将继续进行,第三场精彩讲座将在12月8日与大家见面,厦大青年宣传中心也将持续关注此次活动并带来报道,敬请期待。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夏诗寒 蔡晓娜/文 杨堃 曾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