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第二届厦门大学“611杯”航模飞行大赛在上弦场拉开帷幕,此次比赛由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主办,厦门大学“航空爱好者协会”(原“航模社”)承办。校团委、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多名领导老师以及厦门航模协会会长康先生莅临现场,并作为评委指导和点评本场比赛。

近日厦门天气晴朗,正是航模飞行的大好天气。第一阶段是表演赛。首先登场的是“小金星”号汽油动力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加速之后,模型飞机昂头奔天际,发动机的轰鸣声令人不由心潮澎湃。在遥控机操纵下,“小金星”在上弦场上空盘旋,或高速掠过看台前方,引得观众阵阵欢呼。两分钟后,飞机模型稳稳地降落在场地内。
精彩的表演赛之后,比赛正式开始。操纵模型飞机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模型飞机来到场中,只见他一手举着航模机,泰然向田径场中央走去。准备好后,他举手示意,由另外一个同学将飞机从肩上向前抛出,一个加速便直入云霄。飞机模型在空中时而直冲云霄,时而低空俯冲,机身随着气流在空中摇摆,遇到好的机会,还会来一个翻身筋斗。在经过接近两分钟的飞行之后,模型飞机盘旋下降,最终平稳落到场内。
本次比赛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比赛要求模型飞机在空中停留30秒至1分30秒,之后降落在指定区域内,如果模型飞机能够在空中做出漂亮的动作还会有额外加分。
同学们的模型飞机多是专门的EPP航模泡沫材料制成的,又轻又硬。据记者了解,这些航模多由厦门大学“航空爱好者协会”提供。“航空爱好者协会”原名“航模社”,是厦门大学的著名社团之一。通过采访“航空爱好者协会”的组织者曹同学,记者了解到,协会是由一群热爱航空喜欢动手的同学组成,大家平时互相切磋,社团也会组织大家接受培训。他们的航模队在今年的全国科研类航空模型飞行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不仅有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同学参加,还吸引了来自其他学院的同学。经济学院13级的陈同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模型飞机,无论是飞行姿态,飞行时间,还是盘巡落地,都展示了不逊于学长们的水平。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陈同学还有些腼腆,但一提起航模,他马上便来了兴致。从小喜爱模型的他高中时就已在社团接受专门的训练。虽然是大一新生,但在航模方面俨然是个老手。他告诉记者,玩航模最重要的,便是细心和耐心,这两者缺一不可。
在同学们操控下模型飞机翱翔天空,不时表演出各种炫目的动作,这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观众自发来到场边观看,大家站在上弦场高高的看台上,以手扶额观看飞行,许多小朋友在飞机飞过看台的时候还会发出阵阵惊呼。周末的上弦场一时好不热闹。
最后出场的,是由“航空爱好者协会”的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滑翔机,这架模型从设计到制作全部由同学们自己动手,上面的每一片模块都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当飞机飞向天空时,透明的机身迎着渐斜的阳光发出夺目的光彩,长达2.5米的机翼如同雄鹰在展翅翱翔。在这些模型身上,仿佛寄托着同学们对于天空的向往和对航空的热爱。
最终,根据评委打分和现场统计,于同学等人凭借出色的飞行和完美的降落获得一等奖。本次航模大赛,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全力支持,旨在增强我校同学对航模的兴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空航天精神,为我国以后的航空航天事业发掘后备力量。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李辰/文 杨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