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会系列报道】你所不知道的运动会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07日

           木樨芬芳,却少有人知等待绽放的那份孤独;蝴蝶翩飞,却少有人闻化茧成蝶的那份艰辛。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幕幕精致完美的表演、一场场扣人心弦的赛事,而绚丽背后的那些故事与心情,汗水与欢笑,同样等待着我们的聆听与分享。

           第九套广播体操,8节,4分45秒。而广播操赛训练负责人及参加广播操比赛的大一新生们为之付出了一整个月的努力。大一新生杨国麟同学在军训时就积极报名了此次的广播操比赛,“当时也没有想太多,觉得大家都在踊跃报名。而且军训的时候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涨。”与新生的跃跃欲试相比,大二的训练负责人们则多了几分严谨与责任感。人文学院体育部部长杜晗瑜这样回答:“首先呢,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做,这是责任。但重要的是,我真的喜欢体育部,真的特别特别喜欢,所以体育部的事情我都愿意做。虽然训练真的挺累,压力也挺大的,但看到你们的努力和认真还是很开心的,而且认识很多朋友特好。”而比赛前夕建筑与土木工程系余浩然学长累不累?累。你们晚上要熬夜,早上要训练,然后去上一堆课。但我想问你们,再过一个月以后回忆,你们还会不会觉得累?就像你们的高三,虽然最苦,但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最宝贵最团结的一段时光。”的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似乎让这一个月的辛苦都有了值得等待的意义。运动会的赛场上,刚刚经历了广播操比赛的各院精英再次亮相,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运动会的赛场上永远不会缺乏夺冠时的欢呼,红色塑胶跑道却常常掩埋起未夺冠者的轻悄叹息。参加了400米,1500米,30 x60接力赛的孙小龙同学的故事是这样的:“这次什么比赛都没能取得什么好成绩。报名比赛以后就得了肠炎,一直没能正常参加训练。因为是刚出院,比赛前就感觉力不从心了。长时间没有系统的训练,并不是说一定要跑第几,就是很喜欢体育,喜欢比赛时相互竞争的感觉,想尽全力去奔跑。”如果说速度有所谓快慢,水平有所谓高低,但热爱体育的心,却是丝毫不差一分,无所谓输赢。来自经济学院的一位参赛选手这样自我评价:“一般般。没达到院里运动会的水平。”获得本科生男子组跳高第二名的刘冀翱同学则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们感恩的心与团队精神,虽然经历了严酷的训练,但他仍然表示“体育中心的部员们每次都会陪着我们一块训练,非常辛苦。我觉得他们真的也为这次运动会做了很多。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参加运动会,不管是当运动员、观众还是后勤人员。像这样需要很多人一起协作的事情,非常能够让大家增进感情。”

           一场运动会在竞技水平上是否成功取决于运动员们能否淋漓尽致地展现能力,可观众的反应也从来都不会被忽视。就如经济学院观众席的一位观众所言:“我觉得观众对于一场像这样大型的比赛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有些选手很受现场气氛的感染,像我们院这边的观众就做得很不错,人到的很齐,该有掌声的地方都会有,还有专门的锣鼓队,整个看上去就给人很有气势的感觉,运动员很受鼓舞。”而对于大一新生们来说,大学的第一次运动会无疑是新鲜的,刚刚走出高中校门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位大一新生这样说道:“高中的运动会上一般关注的是自己的班级,而大学则从班级这个小集体扩展到了系,甚至整个学院。各院的运动员都有自己学院的服装,鞋子,后勤工作更细致,赛程更加的有序。”“有些怀念以前的教职工比赛。高中的时候和老师接触得多,感情很深,每次运动会的看点就是教职工比赛。但现在往往参赛的老师都不认识几个,受关注程度也不这么高。找不到那时候的感觉了。”

           诚惶诚恐时奔赴的一门考试,欢声笑语里欣赏的一场演出,加油呐喊中守候的一次运动会……当我们也两鬓苍苍,回忆青春时,这些也许就是学生时代里透着青涩稚气的符号。运动会背后的故事,一样的精彩,一样的回忆有味。

    (校团委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朱婧/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