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在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支持下,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演讲比赛在厦门大学化学报告厅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台北大学、台湾大学等两岸十所高校的十名大学生围绕着“阅读与创业”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如何阅读,怎样创业,阅读和创业又有何关联?选手们纷纷上台,或引据经典,或从自身经历出发,或分享阅读体验,阐述自己的独特理解。台湾选手高子婷的演讲标题是《从“黄金屋”走向大世界》,她认为阅读的世界是一个能发现真善美的世界,我们同时也要能够学以致用;同样来自台湾的郑雅匀同学则向大家娓娓道来她儿时阅读中华古文经典名篇的美好回忆,她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分别举例,试图在阅读中寻找创业的文化创意,例如苏东坡美食屋,其想法观念让人耳目一新;中国传媒大学的程慕轩以不失幽默的调侃和亲和的演讲风格批评当下的功利性阅读,提出让阅读超越功利,用心思考所学;武汉大学董育宏同学的演讲让台下观众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她将创业理解为创“yeah”,即挑战自我、创造比现在更加美好的人生,在生活中创造能自信比出“yeah”的时刻。而为什么要阅读,她的看法是为了快乐,即“悦”读,不同的书里存放阅读者的不同感情。
比赛过程中,评委们针对每位选手的演讲,或结合当下现状发问,或在点评的同时给出建议,而两岸选手演讲风格的差异更是引起评委们的浓厚兴趣与热烈探讨。台湾选手进行演讲多用表演的方式,肢体语言丰富,并且精心设计演讲动作,叙述腔调也颇具表演性,一位大陆评委老师幽默地点评道:“对岸的选手更擅长用肢体去‘阅读’。”大陆选手的演讲风格相比之下显得更自然和亲切。一位评委指出,这是由于两岸的阅读文化差异造成的演讲风格差异:台湾的亲子阅读和绘本阅读比大陆发展得早很多,幼年时亲子阅读的进行主要靠的就是表演的方式而非文字的方式,现在的差异实际上有童年阅读的影响。
除此之外,大陆学生演讲的语速较快,台湾学生则较慢,评委老师认为这是由于台湾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得从容,而大陆大学生多为焦虑,在场一名曾来大陆交流学习的台湾选手也承认大陆的生活节奏较快。演讲风格的差异讨论让现场的气氛愈发融洽,比赛的进行也少了紧张感,更像一场真诚的交流会,大家都通过两岸不同风格的演讲和评委老师的点评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比赛结束,最终来自清华大学的田扶摇同学以慷慨激昂的《假如创业是艘船》演讲获得了全场最高分93分,夺得第一名。赛后他坦言自己十分高兴能通过这次比赛与其他高校的优秀同学建立联系。来自台湾的选手们在交流时很主动,并称赞厦门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希望和大陆的选手们同游厦门。比赛获二等奖之一的台湾大学的郑雅匀同学则开心地表示自己以后还会参加类似的比赛,因为能感觉到这次比赛是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良性竞争,彼此虽然认识的时间很短,却已经有了一种友情。
选手们更是和评委们亲切合影留念。正如散场后一名观众所说,此次比赛举办得很成功,选手们各有魅力。更重要的是,今天在场的每一位,都感受到了两岸这种交流带来的温暖。选手们真诚的笑颜,智慧的思辨,都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海峡两岸大学生演讲比赛能更加成功,让两岸的大学生们直接沟通,让海峡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校团委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邢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