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教师节,是为学子们辛勤劳动的园丁的节日。就在前不久,厦门大学“师情话益”暑期社会实践队刚刚完成了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关爱农村教师的调研活动。
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也是客家聚集地,当地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相对于其他地区,武平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去年,“师情话益”实践队已经前往宁夏固原西吉县调查了当地的教育情况以及教师的生存状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比较东西部的教育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今年,厦大“师情话益”实践队再次出发,在武平县桃溪镇附近做了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
8月31日,8名来自不同院系专业的队员一起从厦门火车站出发,当晚在长汀休整,翌日乘坐班车来到调研目的地桃溪镇。在9月1日到9月5日期间,实践队主要前往桃溪镇的各个乡、村实地走访各个学校、教学点,采访当地农村教师并向群众发放问卷。队员们走访了包括桃溪镇的桃溪、鲁溪、湘坑、小澜,以及湘店乡和大禾乡等主要乡、村的小学。9月6日稍作休整后,7日回到长汀继续发放问卷。活动中共完整收集了32位教师的采访记录,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问卷对象将包含长汀、武平、厦门等地的居民。所有问卷信息将通过SPSS软件进行信息入录并作统计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天长汀汽车站附近发放问卷的时候,队员们发现问卷设计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一起讨论问卷存在的问题并做了修改。队员们每天晚上都要开会讨论今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调研进展得越来越顺利。
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除了口头采访教师和发放问卷外,队员们还在征得老师们的同意下,针对教师职业,做了《MBI-ES》教育工作倦怠量表》以及职场心理状况测试。测试结果将辅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农村教师的心理状况,有益于分析其他问题。
在7天的调研活动中,队员们通过与教师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中了解了很多关于本地区教育的状况。资源分配不均是队员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生源逐年递减,师资力量缺乏,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室设备简陋等都会直接影响当地的教育质量。就实践队的调研目的地而言,各地区各学校存在差异,像中心学校和一些受企业长期赞助的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得到很好的保障,师资比较充足,生源较充足,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较高。而教学点的硬件设施多年未更新,存在一个年级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学生的情况,生源严重缺乏,教师的压力也很大,职业满意度随之下降。
当然,除了薪资待遇方面,许多年轻教师面临的婚姻问题和生活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他们。走访中队员发现,除了少数几个刚过来教书的年轻教师外,基本上都是中年或中年以上的男教师居多。很多教师呆了几年就走了,有的甚至辞职改行。
“只有实地经历过,才有更深刻地体会”这是实地队长罗同学的感想。队员们确实在短短的几天内近距离接触了这些辛苦工作在基层的园丁们,政府的“校安工程”落实情况较好,学生的午餐也有相应的补贴,但是国家似乎忽略了教育的传授者---我们的老师,他们一样需要关爱。只有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水平,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留住教师。这也是农村教师们的普遍心声。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厦门大学物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