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实践】怀拥江风海韵,心系绿色经济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10日

    72782,在挂职海门市副市长的第五批江苏科技镇长团团长、我校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傅万里老师的支持下,由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副书记许美霞、副教授王明华老师带领,厦门大学“江风海韵”实践队不远千里,深入南通市的如东县和海门市两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和考察调研,活动内容涉及座谈会、企业调研、采样检测、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特别是,731,“江风海韵”实践队队员们还见证了在如东县举行的厦门大学学生处、团委和如东县政府关于共建厦门大学大学生实践实习如东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根据本次实践环境与经济的主题,实践队重点走访了如东当地特色产业——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基地,从养殖对于环境污染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等不同方面提出了问题,并对养殖池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还参观了如东县洋口港、东凌水库等几个在建项目,同学们从环境问题与经济效益和建设工程等的关系角度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实践队队员主要由环境与生态学院学生组成,实践活动的重点主要是立足专业特色,利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与此相对应的活动项目就是,深入污水处理厂和动植物检疫中心等地参观调研。在海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队员们整体地了解了污水处理的流程后,又按照污水处理流程的顺序参观了初沉池、生化池、滤池等。在初沉池流入的黑色的污水在出水池已经变成了清澈的水流,让队员们感到了环境科学的力量。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也向污水处理厂领导请教了关于“污泥处理氨氮控制等问题,厂长表示,污泥他们往往在相关检测机构的允许下继续烧砖,而氨氮则主要通过生物反硝化来降低,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了解现在控制污染的普适性方法,并且实际检测实践过程中所采的样本,实践队在如东县和海门市分别参观了当地的水产品和农产品检疫中心,并在如东县水产品检疫中心检测了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场采集的虾池水样;在海门农产品检疫中心,队员们检测了海门当地随机采样的一批大米的铅、Cd镉、砷、汞的含量。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主要了解了产品检疫的主要流程和方法,并与课堂学习中已经获得的很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极好机会。

    本次实践活动,还有一个特色项目,也是同学们经过前期大量准备工作后,要深入实地,亲自动手来完成的。那就是在对经济、粮食作物的指标检测和城市污水处理的调研外,730,实践队全体成员跟随厦门大学严重玲教授的博士生团队一起涂步进入如东县的海边滩涂,开展了互花米草的采样工作,从而检测如东当地的开放环境的质量指标。虽然酷暑高温,烈日炎炎,但同学们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跟随学长学姐们认真学习采样的专业知识。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挑战,但队员们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无与伦比的热情完成了这一任务。

    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还走访了法光寺、余东古镇、张謇博物馆等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特别是通过参观张謇博物馆,学习到这位知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的爱国奉献精神,为同学们上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至此,厦门大学江风海韵南通实践队的行程圆满落幕。同学们纷纷表示,社会实践不仅是对知识的吸收与巩固、对生活的深入与体验、对真理的认知与检验,更是给队员们提供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与同学们亲密合作、相亲相爱的机会。目前,实践队队员们正在认真整理实践调研过程中带回来的数据和经验,以科学的精神分析数据,准备撰写相关论文报告。

    (环生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