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在蜀厦”:铭记伤痛,感恩前行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08日

    8月4号,经过漫长的颠簸,厦门大学“震在蜀厦”实践队6名同学到达了位于绵竹市北面的汉旺镇。随着人烟渐渐稀少,实践队从整齐美观的新城区进入受灾严重的老城区。道路两边都是因地震而荒废的建筑,从那些褪色的商铺招牌里,我们仿佛还可以看到当年的繁华。广场旁边一座高高矗立的钟楼在地震开始几秒后被破坏,时针永远停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仿佛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这伤痛的一刻。

    队长是亲历过那一场地震的绵竹人,在她对地震的回忆与解说中,队员们走进了5.12汉旺地震遗址,青山脚下,杂草灌木之中,残损的居民楼,空荡荡的店面,破裂的墙面,依稀可见当时的繁华景象,如今这里的一切都那样触目惊心。据了解,这里原是汉旺镇东汽厂区,工商业十分繁荣,但却在地震中遭受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沦为废墟。作为5.12地震对四川造成重大破坏的典型地点,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工业遗产和地震遗址双重价值。在关于地震遗址的介绍中,队员们清楚地了解到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状况:电厂家属楼一楼坍塌,自来水厂楼整个二楼塌陷,一些楼体倾斜,一些直接倒塌成为废墟。可见当时受灾之严重,救灾之艰难。废墟中还可以见到曾经的标语:“那一刻,天崩地裂;这一世,刻骨铭心。”荒废的遗址,坍塌的建筑,曾经鲜活的生命,这一切都引发了队员们对地震的追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队员们进入地震遗址区,心情沉重

     

     

    遗址中处处可见触目惊心的毁损建筑

    走出地震遗址,大家心情依旧沉重,下一站是三公里外半山腰上的“万人坑”,在午后炎热的盘山公路上,实践队员的心和脚步一样是沉重的。即将到达的地方是绵竹市地震罹难人的公墓,在“5·12”地震中,绵竹超过一万人遇难,他们就是“消失的一万人”。而这里埋葬的是部分无法认领的逝者,寻不到尸骨的人们在这里立碑悼念在地震中离开的亲人。在这个特殊的公墓里,每个悼念者把埋在这里的每个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他们默哀祈福,在他们的坟头种下绿意葱茏的小盆栽。队长给我们讲解这段经历的时候,几近哽咽,她曾在震后的清明节来到这里为陌生的亲人们扫墓,那一天细雨绵绵,山道上满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为地震罹难者哀悼祭奠,声嘶力竭的哭喊声与风声交织一片。队长的回忆让队员们内心都感触万分。而此时,公墓旁,祈福的经幡迎着山风随处飘扬,大家绕着公墓走了一圈,发现这里多是在东汽厂区遇难的人们,其中一部分还是东汽中学的高中生,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候,遭遇了如此不幸的灾难,是多么的令人扼腕。队员们在墓前献上花束,庄重地悼念逝者,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安宁和祝福。

    实践队员为地震中的逝去者默哀并献花

    下山的路依旧漫长,而大家在伤感沉重的同时,也意识到不仅仅要为逝去的人们伤怀,而更应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生活,懂得感恩,更加坚强地活下去。正如队长所说,社会实践的目的,不在于我们能对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事实上力量微薄的我们实在能力有限。社会实践,更重要的,也许是这段经历让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当我们直面这些灾难与不幸时,就更加懂得珍惜。

    实践队脚步继续前行,明天我们将去到“4·20”雅安地震的灾区——宝兴县灵关镇,去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并同时带去来自厦大学生的爱心明信片,将祝福送到他们手中。

    震在蜀厦实践队俞琼华 蔡滨琪/文上官锋锋/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