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社会实践】“文化经行”实践队走访曾厝垵社区
    发布时间: 2013年02月28日

    220日,来自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文化经行”寒假实践队走访了厦门市曾厝垵社区的店铺经营者,针对曾厝垵文化经济发展路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直观体验以及深入访谈。

    曾厝垵社区原为临海渔村,近年来渔民上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人数增加,以家庭旅馆业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文化经济相关产业迅速兴起,年游客流量近300万人次。曾厝垵自然风光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风景秀丽。

    在曾厝垵的区域特色文化积淀方面,实践队调研发现,曾厝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闽南文化、侨村文化、宗教文化、战地文化及现代艺术文化。这里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情,风味小吃、特色产品与各色民俗随处可见;这里曾经是著名的侨乡,侨居在社区中错落有致;这里融合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种宗教,以及香火旺盛的民间圣妈崇拜;这里战地历史的刻痕犹在,战争所遗的炮台仍举首向远;这里是音乐家、雕塑家、画家、摄影家的凤栖的梧桐,有着多次举办的音乐会、随处可见的涂鸦、街角顾盼间的文化创意产品店。

    实践队走访了曾厝垵的许多店铺经营者,发现了在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曾厝垵面临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冲突与融合问题。开设冰激凌店的小郑说:“我们一般不跟本地人太多打交道的,这里做生意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本地人收租金。”酒吧老板老张说:“我们开酒吧,没办法弄成艺吧的形式,比如请歌手驻唱,声音太大的话本地居民会投诉我们。”开设家庭旅馆的阿凯说:“我们来这里做生意,就是因为亲戚在这里。”本地青年小程则说:“这里现在是很有文艺气息,很多背包客都来这里,不过比起前些年,阿公阿婆在家门口泡茶聊天的情况就很少见了。”

    厦门市曾厝垵社区经历着多重文化碰撞与文化传承者构成的变迁,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文化经济产业结构以区域特色家庭旅馆业为支柱,餐饮业、娱乐休闲业为辅,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业也在兴起之中。未来的发展中,这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曾厝垵自身文化品牌的构建都是可以预见的,如何加快调整速度,推广曾厝垵文化品牌,是值得研究与深思的,实践队带着思考结束了初步调研。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