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信仰对话,感受榜样的力量”。近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围绕十九大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从思想上和情感上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榜样,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励志、向上、一心为民,是我对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最深刻的印象。他从来不认为自己走向了仕途是一件多么伟大而又光辉的事情,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百姓,装着国计民生”。16历史班团支部的一位同学在团支部“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主题班会中说道。

近日,人文学院16、17级本科生团支部召开了“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主题团日活动,各团支部采用视频观看、主题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团支部同学积极参与,围绕青年习近平事迹及十九大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团支部组织观看了纪录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纪录片中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场观看的每一位同学。也有团支部结合PPT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知青岁月》的学习,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的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
除了主题班会,学院团委组织动员同学们认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征文的形式引导大家来体会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成长历程中体现的精神。

据悉,人文学院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活动自10月初开启,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以奋发向上、团结一心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活动先后持续了半个多月,通过主题团日、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故事”,更加清晰地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根源和实践起点,更加坚决地拥戴、维护、捍卫党的领导核心,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文:刘洋、陈雨燕、曹译
图:2016、2017本科生各团支部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征文节选
“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有克服这些困难并领导中国向前发展的坚强意志和能力。”
“他非常热情,非常开放,充满智慧,我们把他当作一个好朋友。”
......
这些是外媒眼中的习近平主席。而我对这位领袖最深刻的认识,应该是始于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气势磅礴的俳句,就像的黄土高原硬朗的脊梁,质朴而无私。
——王舒平
赤裸裸的黄土,陕北特有的酸菜,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满面黄土却质朴善良的村民,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陕北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给在这里曾生活过的人,以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以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以无所畏惧的自信之心,以平易近人的亲民品质,以敢闯敢拼的豪迈勇气,习近平将他在这里学到的这一切记在了心里,带出了陕北,落实在了行动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是黄土地的儿子,我想,是的,一定是这样的,从他的从政生涯中,从这几年来中国的变化中,我看到了,听到了,并感受到了,一个黄土地的儿子的影子。
——李铎
王宪平说“在习近平当了支书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先不说这个方案的可行与否,单单是这个为当地农民着想的想法就足以令人感动,这也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精神的体现。当习近平离开了梁家河后,在他政治生涯不断前进的时候,他并没有忘却那里的一切,而是还惦记着这里百姓生活,在政务繁忙的时候依旧回来看望村民们,与他们相处融洽,即使是几十年没联系的人,他也能完全认出来。这种不忘人民的博大胸怀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伟大领导人的初心。
——朱冬婷
我认为的伟大,大到关乎国家命运,小到一朵花的绽放,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伟大。没有人会否认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下为国家为人民而做出的贡献,这是他“大”的伟大。但在《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总书记——在花一般的岁月,任劳任怨,坚定梦想,看向希望——这是他“小”的伟大。而正是这“大”的伟大与“小”的伟大交织,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习近平总书记。
——林晓培
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到什么?是有追求,正是理想,在黑夜中指引人生道路,这也是总书记反复告诫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原因;是能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是爱学习,“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是办实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总书记真正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解决群众最企盼的事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敢担当,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陈阳
如今回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在实干中坚定理想。习近平主席说过,青年人要有梦想。但是现在的青年人却不像我们的前辈们那么坚定奋斗了。我们享受着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生活上的便利和高速发展,我们赶上了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激烈的竞争也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在一所不错的大学,却还是有很多人整日浪费光阴,苦苦思索自己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有些停滞不前。
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为我们开放了最好的学习资源。我们本应该大干一场,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感到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我们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于是很多人就选择什么也不做,只是等待好运的降临。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主席年轻时的那股志气和决心,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也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不放弃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机会。其实与其终日迷茫不安,不如勇敢试错,敢于实践。机会不是等来的,也没有完全达不到的远方。
——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