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由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学生会、厦门大学研究生会承办的“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活动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自钦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茜,校团委副书记葛郝锐、廖晓波,校级八大机构学生干部、院级学生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参加了活动。
活动以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分享、专题视频观看、实践团队亲身讲述、作品主题朗诵等环节,与现场同学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奋斗历程,一句句话,一帧帧画面,让青年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从思想上和情感上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榜样,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的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以奋发向上、团结一心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校学生会代表,人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彭博在分享他的读书心得时说,青年习近平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吃苦耐劳拼搏创新的优秀品格和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作为学生干部,不能以工作忙为由放松学习,要像海绵汲水一般挤出时间学习。在学生会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彭博还说,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既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和道德熏陶,也加深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方向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人民领袖来自人民,人民领袖为了人民。
校研究生会代表,经济学院2016级研究生刘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过“四关”的经历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说:“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刘钰同学还认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要过四关。一是“思想关”,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二是“学识关”,我们要在学习中保持对前沿科学的敏锐,把握时代的方向,将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实践关”,我们要走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勇于到艰苦的基层、一线和前沿经受锻炼;四是“创新关”,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走在创新前列,将创新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勇于攻克新的难题。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读书社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生陈帅飞从治国理政方面分享了他的心得。在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他的思想感悟有三点。一是科学的发展意识,总书记以科学的意识规划梁家河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发展;二是积极的规矩意识,组建“供销社”,实现了便民利民的目标;三是带头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充分表现了他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高尚品格。陈帅飞说,无论在科学学术研究方面还是个人能学习方面的事迹,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人生感悟和发展思考,青年学生要认真开展学习。
活动中播放了纪录片《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梁家河篇》,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当年的插队经历,坦言自己忘不掉梁家河的一草一木,忘不掉梁家河的农民百姓,那里是他的根,他的牵挂。观看影片后,在场的学生骨干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触动着他们,总书记“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并坚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初心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铭记。
今年教育部依托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全体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的收获和体会,同时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回信。作为实践队中的一员,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艾萨同学结合今年暑假跟随社会实践队到梁家河的亲身经历,对所思所感进行了主题分享。艾萨同学分享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三个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修建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把三轮摩托车换成柴油机供全村使用和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后对父老乡亲的牵挂。他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学到了很多,归结起来有强大的内心、自信心、对知识的热爱和“群众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情怀。艾萨同学还说,希望我们年轻人也能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那般艰苦奋斗,树立高远理想并为之努力。
“马新班”实践队代表,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黄文老师也结合实践经历做了读书分享。这个假期,黄老师带领“马新班”实践队走进梁家河,进村入户采访梁家河的民众,向他们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地留下的动人故事。通过走访调查,“马新班”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从梁家河到延安再到陕西的巨大变化,时代的飞速发展。
接着,由管理学院2016级研究生吴烨带来主题朗诵《有一种初心人民为本》。作品里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农村情结,以及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与当地的父老乡亲间的朴素友谊。深情并茂的朗诵让在座的同学们深受触动,无一不流露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钦佩之情。
活动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茜老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关内容进行讲解。吴老师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本书,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点磨练出来的。她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就需要在这种与大家相互交流的形式中进行,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参与活动的老师同学们被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尚精神和情怀深深打动,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在场每一个人,照亮着莘莘学子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青年习近平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文/青年媒体中心王雅琳 陈元新 图/朱祎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