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隆重举行2017届毕业典礼 欢送7651名毕业生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19日

        618-19日,学校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四场2017届毕业典礼,欢送今年毕业的7651名毕业生。校党委书记张彦、校长朱崇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副校长杨斌、邬大光、詹心丽,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校党委常委戴民汉,校长助理邱伟杰、谭绍滨、张建霖、滕伯刚、陈光等出席毕业典礼。李建发、詹心丽、张建霖、戴民汉分别主持相关场次的毕业典礼。

      典礼开始前,会场播放了毕业短片。随后,小合唱团登台,带领全体毕业生齐唱厦门大学校歌。

      典礼在全场高唱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朱崇实首先致辞,代表学校向毕业生们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福,向所有为毕业生们的成长付出关爱与辛劳的亲人、师长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朱崇实说,2017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许多大事在这一年发生。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最近,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40年前参加高考,录取厦大,4年学习,顺利毕业的点点滴滴。与36年前我那一代毕业生相比较,今天的你们,压力更大、机遇更多、责任也更重,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伟大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风险,需要更加努力拼搏的时代。

      朱崇实向毕业生们送上了三点期望: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都要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绝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坚持做一个自信的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又客观地看待别人,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定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点冒险精神。敢于探索,乐于尝试,喜欢创新,不怕失败。

      朱崇实最后深情地说,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把母校当作是你们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驿站,当你们在征途上走累了的时候,就回到母校来歇歇脚、喘喘气,加些草料,添些淡水,整好行装再出发。同时,也请你们牢牢记着,当你们在人生的征途上奋力向前的时候,在你的身后始终有一个朋友在默默地注视着你们;当你们获得成功的时候,她轻轻鼓掌为你们高兴;当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随时准备伸出双手助你们一臂之力。这个真诚的朋友就是你们的母校——厦门大学。祝各位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有奎、外文学院陈菁、化学化工学院洪文晶、环境与生态学院史大林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结合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送给毕业生们临别寄语。

      张有奎送给毕业生们三句话: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用德性涵养心灵、以天下为己任。他希望毕业生们走入社会后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追逐梦想,要善心善行,包容有爱,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陈菁希望毕业生们记住三个单词:onward(往前),upward(向上),inward(向内)。她说,毕业不是终点,是“永远在路上”,走向远方的途中,大家需要坚守初心、目光坚定,需要独辟蹊径、兼容并蓄、和衷共济,需要丰富滋养人文情怀,用宽广的胸怀接受一切挫折和失败,志存高远、努力攀登。

      洪文晶讲述了自己在厦大、在清华、在国外高校求学,以及回国工作的经历,寄语2017届毕业生们,永葆家国情怀,不忘母校栽培,永远保持好奇心和勇气不断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知识世界,带着大海的精神,带上满满的自信,勇敢地追逐梦想。

      史大林结合自己求学及教学科研经历,向毕业生们提出了四个建议:诚信与责任,爱心、包容与感恩,使命感与梦想,多坚持一分钟。他希望毕业生们守诚信、负责任,有爱心,讲包容,懂感恩,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不过分在意眼前一时的得失,敢于追梦,坚持追梦。

        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校友李煦炜、1984级历史系校友徐长青、2005级土木工程系校友董雷霆、1986级物理系校友林冰发言,诉说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和期盼。

      李煦炜热心公益,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去年毕业后到广东大埔县任教,她用那些在支教过程中让她感动不已的事情告诉毕业生们,立志做大事,什么是大事?大事就是增强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把身边的小事做好,然后力所能及地去影响周边的人,大家一起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徐长青回忆起30年前在厦大的学习生活,希望毕业生们学会感恩、努力工作,耐得住寂寞,戒骄戒躁,努力开创人生新精彩,为母校争光添彩。

      董雷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希望学弟学妹们要有梦想,不时想想诗和远方,要辛勤耕耘、勤于思考,用汗水支撑起梦想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要有家国情怀,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国家振兴的见证者。

      林冰希望毕业生们走入社会既要拥有成熟的心智,也要充满激情地前行,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固步自封,要厚积薄发,学会创新,不断开拓。要保持状态,善于思考,善于追根溯源,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工作,对所在行业的规律性的了解和把握,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公共事务学院冉春燕、新闻传播学院李茜、航空航天学院何成宇、海洋与地球学院朱旭旭代表毕业生感恩母校、家长、师长和同学,他们表示,走出校门,要以大爱情怀,牢记南强使命,与时代主题同心同行,勇担祖国和人民赋予的责任。要以感恩之心,始终牢记厦大“四种精神”,做嘉庚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要以自信和勇气走向国际,融入世界,打造厦大人永不变色的金字名片。

      全体毕业生起立,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向教师代表,学校从事实验室、图书馆、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代表,毕业生家长和亲友鞠躬致谢。

      林东伟宣读了表彰2017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共有458 名本科生,296名研究生获表彰。

      邬大光宣读学位授予决定。在激昂的校歌声中,毕业生们依次上台,主席台的领导和嘉宾为他们颁发学位证书并援正流苏。接受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们在小合唱团手持鲜花的夹道欢送之下,沿着会堂正中的红地毯,从大会堂正门设置的“毕业之门”走出,预示着步入人生新的阶段。

      随后,毕业生们与家长、师长共同参加了在科学艺术中心一楼举行的冷餐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叙亲情友情。

      今年的毕业典礼,还首次实现了视频直播,学校在勤业餐厅、科学艺术中心等地布置了观看点,同时,有9万余人次通过网络收看了毕业典礼。

    (文\陈浪 图\潘万华)

      

    校长朱崇实在厦门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热烈欢送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的4477位本科毕业生,2984位硕士毕业生,190位博士毕业生,共7651位毕业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关爱与辛劳的亲人、师长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座各位是厦门大学2017届毕业生,2017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许多大事在这一年发生,包括我们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今年也是恢复高考40周年。恢复高考是无数人终生难忘的历史记忆,她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包括我在内。因此,我在思考今年的毕业典礼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40年前参加高考、录取厦大、4年学习、顺利毕业的点点滴滴。大概,我已到了怀旧的年龄,在构思讲稿过程中,我也有过想换一个思路,但是脑海里这些记忆和思绪怎么也赶不走。最后,我想我就跟同学们谈谈作为一个早36年毕业的老毕业生对今天将要迈出校园的你们有些怎样的寄托和期望吧。

      回想起36年前我那一代的毕业生与在座的各位相比较,首先我感觉到的是有这么几点不一样:第一,当年的我们压力没有今天的你们大。我们当年毕业后的工作是国家统一分配的,每个人肯定都有一个工作,不用像你们一样要自己去找工作。当然,厦大是很优秀的学校,厦大的毕业生是深受社会欢迎的一个群体,所以有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或愿意录用厦大的毕业生。但是不论如何,今天的你们不像当年的我们,一毕业就有国家给的一个铁饭碗,所以,你们压力要比当年的我们大得多。

      第二,当年的我们机遇没有今天的你们多。我们当年毕业是国家包分配的,因此很自然,选择也就十分的单一,或者说几乎没有什么可选择。一个班级如果是50个毕业生,国家有关部门就会下达50个工作岗位的指标到学校。学校就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参考同学学习的成绩、特长和志愿进行统一分配。个人几乎没有选择。你们今天的机遇和选择要多得多。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满意或期望的专业或工作,在实际中也确确实实很多同学都有多个选择,你们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但这个机遇不是唾手可得,而是要付出无数的艰辛才能得到。

      第三,当年的我们责任没有今天的你们重。无论于家还是于国,你们今天的所担当的责任比当年的我们要重得多。当年,独生子女很少,一个家庭3个、5个孩子很正常,因此,一个家庭的责任可以由几个孩子共同分担;现在的你们,多是独生子女,你们一个人就要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你们是你们家庭全部希望与寄托;于国来说,36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说在世界有影响,几乎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那时的我们确实有为自己的国家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力量的雄心壮志,但也确实我们很少人会有要承担世界大国责任的想法或准备;今天的中国完全不一样了,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大国和强国;今天世界上的各种事务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可以说,都很难做好或者说问题都很难解决;世界大国的责任或义务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责任要靠谁去承担?靠在座的各位,靠你们这一代,这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要靠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所以,当我比较了36年前的我们和今天在座的各位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今天的你们比当年的我们,有更多幸福,但也有更多烦恼;有更多快乐,好像也有更多忧愁;你们有更多机遇,但也有更多的挑战;有更多的希望,也有更多的困难;总之,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伟大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风险,需要更加努力拼搏的时代。

      在座的各位今天就毕业了,马上就要走出这个美丽的校园,迈向社会去迎接挑战搏击风浪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已做好了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准备;我也相信,各位具有这样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但是,我还是想借今天这个宝贵的机会,跟大家说几点期望:

      第一,期望各位始终牢记走出校园之后不论你的身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都要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是一个美好的词,但什么是善良?要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好像很不容易。曾经也有人问我,我说善良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绝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这就是善良。例如,你愿意别人欺骗你吗?不愿意!因此,你也一定不要欺骗别人,言必信,行必果是你的为人准则;你愿意别人欺侮你吗?不愿意!因此,绝不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同时,敢于声张正义,乐于主持公道,平和正直是你的追求;你愿意别人对你冷漠无情吗?不愿意!特别是当你处在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旁人熟视无睹,冷漠无情,这会让你无比的痛心。因此,一定不要冷漠待人而是要友爱待人,特别是别人有困难时候,你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认为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雨果称赞“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马克·吐温则认为“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一个善良的人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畅通无阻。

      同学们,我期望你们永远都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二,期望各位始终牢记走出校园之后不论你身处何处,你都要坚持做一个自信的人。有三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三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最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位是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杨同学,一位是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何同学,再一位是波士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蔡同学。这三位同学都是优秀的学生,只有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被选到毕业典礼上发言。但是三位同学的发言得到的社会反响却不同。网友们普遍对杨同学的发言提出了批评,对何同学和蔡同学的发言给予肯定。我也看了这三个同学发言的视频,我看完的感觉跟大多数网友一样,杨同学的发言确实有很多值得批评的地方。但我不赞成把她这样一个发言就说成是不爱国。我只是觉得她的发言不足之处就是在于自信不够。由于自信不够,她在发言中就不真实地夸大了美国的优越,不客观地描述了中国的落后。马里兰的空气是不错,但是没有到会感觉甜的地步;她说她在中国生活一出门就要戴口罩,否则就会生病,许多人都以为她是生活在北方某一个产煤烧煤的城市里,后得知她是昆明人,一直在昆明生活,大家就批评她说话是假的了。昆明我去过多次,我是觉得那里的空气跟厦门差不多,与马里兰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杨同学这篇不自信的讲话引来很多的批评,我希望这些批评对她的成熟和成长会有帮助,会让她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又一个最宝贵的品格,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又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样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并赶超他人;只有自信才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定力。自信是一个人成功最根本的保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在17岁时写下的一首诗的两句,一个17岁的少年,就有这样豪迈自信的气概!这不奇怪,因为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自信的民族!

      同学们,我期望你们永远都是一个自信的人。

      第三,期望各位始终牢记走出校园之后不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在工作中都要有点敢于冒险的精神。作为90后的年青人,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在你们的身上有许多的优点和长处,因为从小得到家庭与社会诸多的关爱,因此,你们通常都比较有爱心、有个性;因为从小能得到更多的教育,因此通常都比较聪明,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等;但是,90后的年青人也有弱点和不足,我觉得其中之一就是不敢冒险,承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能力比较弱一点。因为是幸福的一代,所以从小就受到父母或社会过多的呵护。包括大学在内,人们对年青一代的呵护有加,但是对他们的艰苦磨炼则不够。有一些大学现在都取消了5000米长跑运动项目就是一个例证。但厦门大学没有这样做,厦门大学长期坚持马拉松教育。受这样的一种氛围和环境的影响,所以当今年青的一代冒险精神普遍比较缺失。

      什么是冒险?一般的解释是:不顾危险地从事某种活动。这样的解释当然没有错,但是太肤浅了,仅仅是从一种表面的现象来界定冒险。我认为,冒险更为实质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什么精神呢?冒险是一种敢于探索,乐于尝试,喜欢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这样的一种精神,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最为推崇的一种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怕失败!因此,在这个时代里,不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干的是哪一行,是什么工作,有无冒险精神,都是你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厦门大学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是一所志向远大的学校。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始终是厦大不懈的追求。而敢于冒险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显著特征。

      同学们,我期望你们永远都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朋友,我最后想再说的一句话仍然是: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把母校当作是你们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驿站,当你们在征途上走累了的时候,就回到母校来歇歇脚、喘喘气,加些草料,添些淡水,整好行装再出发。同时,也请你们牢牢记着,当你们在人生的征途上奋力向前的时候,在你们的身后始终有一个朋友在默默地注视着你们;当你们获得成功的时候,她轻轻鼓掌为你们高兴;当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随时准备伸出双手助你们一臂之力。这个真诚的朋友就是你们的母校——厦门大学!

      同学们!祝你们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谢谢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