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涌吧后浪 | 革新!国内首个!特等奖!他们的秘诀是……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6日

    他们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荣获特等奖,研发微纳光学组织切片成像系统,革新了传统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中的化学染色过程,创造了国内首个无需染色即可实现组织切片全彩成像的系统。

    围绕项目的创新点,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项目共计和7家公司、6家医院,达成战略服务合作,签订727.6万元意向销售……

    他们就是朱锦锋、陈忠、王连生指导下的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生黄余前为主要发起人,来自多个专业的8名硕士组成的参赛团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青年队伍,看看他们在“挑战杯”赛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承前启后创佳绩,接力奋斗谱新篇

    承前启后,再创辉煌。在介绍“微纳光学组织切片成像系统”是如何萌芽并孵化成如今规模时,项目发起人黄余前提到,“这一项目经历了一个‘薪火传递’的过程。”

    具体来说,该项目实际上是得到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项目——“等离激元超表面微流芯片的癌症早筛系统”中“超表面结构设计技术”的启发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黄余前等人更深入地探索超表面结构设计领域,独辟蹊径,积极寻求技术新突破,最终更上一层楼,摘得“挑战杯”全国总决赛桂冠。

    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灵感中找寻方向。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黄余前团队深入实践,与医药公司进行交流,切实了解了如今医药技术应用的现状。

    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留意到,如今癌症检测中的传统病理组织切片图像技术存在众多瓶颈,其中包括染色时间长、色彩信息少、病理医师缺乏等难题,严重制约了医学诊断的发展。

    了解到这些后,黄余前团队展开思考与讨论,萌发了将过往的超表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于切片领域的想法。

    服务“国之大者”,让情怀落地生根

    人人心中都有一把火。对黄余前的团队而言,指引他们前进的“火”,便是服务“国之大者”的热血与热忱。

    “我们想用自己研究的技术造福于社会。”谈及投身科研的初心,团队成员姜远远的语气铿锵有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电子领域的研究更多地依赖国外的仪器,极大程度上受到国外产品的制约。黄余前认为,“医工交叉”将会成为未来医疗器械发展的大势所趋,能够使我国不再受制于人。“这不仅是我们自己在科研新方向的探索,也是在响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投身科研需要情怀驱动,而情怀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坚毅品质的支撑。“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坚韧不拔的品质尤为重要。”黄余前认为,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跨过去,就是新生。

    项目涵盖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药剂学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学科间存在专业壁垒,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团队成员需要频繁辗转于两个校区的实验室和合作的医药公司。省赛前期,项目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纳米光学载玻片发生了损坏,团队成员陈凯彬加班加点在两个校区、三个实验室中来回奔波,终于在开赛前赶制出了新的载玻片。

    拼尽全力、攻坚克难的故事,在黄余前的团队中已是常态,在困难中不动摇,在险阻中不气馁,坚忍不拔地应对所有挑战,让情怀不止植于心中,更在现实中落地生根。

    沟通和协作,让问题从1到0

    作为一项跨学科的前沿课题,黄余前团队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如何推进不同专业同学间的配合与合作。

    黄余前坦言,团队成员往往受限于所学专业,导致视野有限。因此,在负责项目不同部分的同学之间,常常出现交流受阻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问题,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将实验结果罗列出来,进行更详实的沟通与讨论,增进每个人对其他成员和整个项目的了解。

    “我们鼓励求同存异,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备战“挑战杯”的过程中,成员难免在想法上存在分歧。这种情况下,“求同存异”能让大部分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对于团队的运作和比赛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由于课题学科融合的特点,团队成员不免会遇到超出专业领域的知识盲区,加大了项目推进的难度。面对这样的问题,黄余前团队积极与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沟通,求助于不同专业的指导老师,在交流中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拓宽解决问题的路径,一步步攻克难关。

    在整个备赛过程中,不论是项目的资金和资源,还是赛前的筹备与指导,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帮助黄余前团队解决了诸多问题。

    在贵州参加“挑战杯”决赛时,团队布展急需一块红布,尽管人生地不熟,学校团委科创中心的同学还是为了这块红布想尽办法,跑遍了各处超市。虽然有没有“一块红布”也许并不会对成绩造成很大影响,但这份紧抓细节、力求完美的决心,让团队的成果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正是在这样的沟通与协作中,黄余前团队的成员们不断磨合,凝聚每一份力量,不负每一份努力。“挑战杯”已落下帷幕,但故事仍在继续,未来他们会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赓续科研事业理想。

    青春正当时挑战无止境,不为青春设限,厚植家国情怀,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燃烧热情与执著,谱写奋斗之华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