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衍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任厦门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获厦门大学2021年“十佳志愿者”称号,现任职于校团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
01丨有幸被照亮,也想成为光
“我在服务中受教,也在志愿里成长,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无法替代的一部分。”
初入厦园,林衍含就加入了厦门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她亲身体会到志愿者的辛苦与不易,更重要的是为他人带去帮助后的充实与满足。同时,她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参加志愿服务,也一起组织和筹划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这些都让我更加明白了志愿服务的意义。”
从最初的热心助人到感悟其中的奉献大爱,志愿服务的“种子”开始在她心中扎根发芽。大三时,林衍含成为了校青协的主要负责人。除了依旧坚持在一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外,她也开始独立组织大型赛会的志愿者工作,带领新的志愿者们参与到一场场活动之中,帮助这群“曾经的她”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去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卷厦门。事发突然,情形严峻,在收到组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通知后,林衍含迅速作出反应,火速招募志愿者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短短46分钟,323名青年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青春长城”,“医护人员冲锋在一线,就由我们来守护好后方!”
“有工作人员的手套被汗水浸湿了,皱巴巴地贴在手背上;也有的站久了只敢靠在桌椅边上休息几秒钟,便又开始了工作;还有志愿者一边拿着喇叭努力地维持现场秩序,一边耐心地帮老人们进行登记……”从这场特殊又紧急的志愿活动中,林衍含见证了志愿服务精神最好的诠释。


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她总是无比动情,“志愿服务不仅要有‘志’,更要有‘愿’,我从医护人员的坚持和汗水中看到了无私的奉献,这让我深受感动,也给予了我坚定前行的力量。”
厦园三年,志愿三年。迎新活动、百年校庆、青春合伙人……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能见到林衍含的身影,她将光与热带到了学校的每个角落。



02丨走出校园,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生活是忙碌出来的,充实快乐的每一天都会让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2021年7月,林衍含报名参加了第21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志愿服务活动,并担任厦门大学翻译组志愿者领队。
“忙到要飞起来”的感叹、繁冗复杂的整理工作、接连不断的通知安排……起初,这一切都令她措手不及,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但对志愿活动的热情让她不愿放弃,及时进行自我调整,重新制定计划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终,她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态度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获得了主办方的一致好评,“只要始终保持阳光向上的心态和无畏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吃不了的苦、扛不了的担子。”
坚定不是从不动摇,而是动摇之后仍然选择坚守。
每当看到鹭岛上投洽会的相关标识,她总会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在时代的重要时刻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辛苦,但是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03丨用生命陪伴生命,用心灵触动心灵
“用生命陪伴生命,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我有一种使命感,必须要这样做。”
2021年,林衍含接触到一个特殊的志愿服务项目——“厦门大学BB&S心障碍青年职业素养培育”项目,为自闭症青年提供就业支持。
拔草,浇花,培土……每周四下午的校园花圃里,都有这样一群人忙得热火朝天,玩得不亦乐乎,小小的一方天地充满了最纯粹的爱与温暖。在陪伴这群“大朋友”的过程中,林衍含的心被一次次触动,她渐渐发现这不是单向的帮扶,而是双向的温暖。她给予这群“大朋友”关爱与陪伴,他们也让她感受到了被需要和被信任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志愿服务所给予我的,远远超出我所付出的。”回想这段经历,她不禁感慨:“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可能会和别人一样对这个特殊群体抱有误解。这次志愿服务使我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对他们有了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们、包容他们、走近他们和关爱他们。”
活动结束,林衍含回到宿舍,马上翻出日记本记录下了这段珍贵又难忘的志愿经历。“每当我看到这些文字,还是不禁热泪盈眶,我想这就是志愿服务的力量。”



“志愿服务具有带动性和延续性。”在新生分享会上,林衍含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青年学子从来都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模范践行者、诚挚付出者、积极传播者。”她希望能够动员更多的学弟学妹投身到志愿活动中来,让志愿服务的故事继续书写下去。


04丨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一直在想我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林衍含的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她的父亲是一名扎根基层的党员,父母对基层的奉献与热爱自小就深深地影响着她。她常说自己是从“土地里”长大的孩子,那是她成长的力量源泉,也是她的牵挂所在。
今年7月,林衍含报名参加了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选拔。经过体检、心理测试、笔试、面试的层层筛选,最终她顺利地成为一名支教团成员,明年将前往宁夏投身基层教育工作。
“老师和学生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对于之后的支教活动,她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我希望自己能为当地的孩子们打开通往山外世界的大门,也能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她愿意给予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帮助与陪伴,希望自己不仅能教给他们知识,更能真正地理解他们、关爱他们。
怀着服务基层的初心,林衍含跟随厦门大学“奔赴山海·一起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宁夏。实践中,她领略到“塞上江南”的万千景色,感动于西北人民的质朴热情,也和实践队员们一起绘制了精美的墙绘,为那片土地添上绚丽的一笔。


热情淳朴的氛围,活泼可爱的孩子,具有北方独特口感的面食……“身在异乡非异客”,在宁夏她没有感受到距离的隔阂,却感受到情感的交融。这场跨越2377.7公里的山海之行,已经成为林衍含心中鲜活的印记;这段闽宁情深的时代故事,她会以行动继续书写。

05丨青春的模样,探索的模样
“人的一生很短暂。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你应该过的人生?”在这个问题上,林衍含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她跳出一个又一个的舒适圈,拥抱一个又一个的新事物,不断开拓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不断挑战着生活的各种未知与可能,用短暂的大学时光定格了一帧又一帧的精彩瞬间。从乒乓球到皮划艇,从唱歌到摄影……几乎各类活动中都活跃着林衍含的身影。
“青春就要大胆地去尝试,大学本来就是不断试错的阶段。我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探索更多的可能。”
关于未来,林衍含从不给自己设限,“我会一如既往地参加志愿服务,也会投入到更多对社会有价值、对个人有意义的美好事物之中去,遇见更好的自己,让青春熠熠发光。”


她像一颗种子,努力向阳而生,又从未离开这片土地,在厦园角落里默默扎根,在国际交流中闪闪发光,也将在宁夏山区尽情绽放。
“志”在心中,“愿”在行动,不囿于一隅,不困于当下,不畏于未来,泼墨执笔绘出青春的模样,“后浪”奔涌奏响青春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