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涌吧后浪|做学生干部,就是用自己的光去照亮他人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2日

    赵睿,中共党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强信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一期学员,曾任校学生会组织部部长、信息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多次策划组织校园活动、参与支教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参加大型赛事、加入抗击疫情和青年党员先锋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厦门大学2021年“十佳志愿者”、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院学生会主席等荣誉称号。

    “我觉得学生工作者就是用自己的光去照亮他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许多陌生的同学也可以被我们照亮。”

    认真负责、做好团务工作的团支书;工作踏实、及时回应同学诉求的校学生会骨干;同学肯定、老师称赞的学生会执行主席……这些都是赵睿的身份——一个始终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温暖照亮了许多同学的人。

    “一开始其实是误打误撞,被老师直接点名去负责组织活动。其实当时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习和学生工作无法很好平衡,甚至一度失去自信、干脆放弃,最后我是在同样做学生工作的前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又重新回到了学生工作的道路上。”这是赵睿对自己过往四年学生工作过程中心路历程的总结。

    在阳光依旧的暖冬,我们采访了赵睿,她正如光一般,在短暂的采访时间里温暖了我们,亦如她曾经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了解一名致力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一起感受光的力量。

    1微光初现,尽一份力

    “很多年后,当我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一定会觉得学生工作是极其宝贵的部分。”回望过去四年的时光,赵睿笑言道。

    别看赵睿现在对学生工作得心应手,但最早接触到它,还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

    “12·5”国际志愿者日 右三:赵睿

    2018年7月,赵睿以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身份被厦门大学录取。同时,一项“艰巨任务”也从天而降——少数民族预科班要承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闭幕式表演活动。

    彼时,班委竞选尚未开始,同学之间也不熟络。“群龙无首”时,老师随机抽取了一位同学来组织这次活动,而赵睿,就是那个“幸运儿”。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来自西北山区的她还来不及适应崭新的厦园生活,就开始联络组织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同学。

    整整四十天,60多位之前素未谋面的同学配合赵睿一起,奔波于翔安校区和思明校区,历经一个多月“白加黑”“五加二”的超高强度训练,在一期期集训、一轮轮排练间,他们反复打磨,精益求精。

    10月15日晚,大赛颁奖典礼在思明校区上弦场成功举办,厦门大学为全国观众展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盛典,预科班也圆满完成了表演任务。

    因为共同经历过这段“事多到喘不过气”的日子,预科班的同学们也相互熟悉起来,这也让赵睿更加坚定了承担班级学生工作的决心——她希望这个大家庭一直温暖和睦。此后的多个活动里,都能见到这样一群身影,或身着民族特色的服装,或身穿便服,他们一起参加运动会、排练心理剧、准备跨年晚会的节目……

    “我想让我所在的每一个组织都是这样的团结与温暖!”受到这段班级工作的激励,赵睿在进入信息学院学习后,仍然选择投入学生工作——竞选班级团支书一职。

    “严肃”“认真”“负责”几乎是每个同学对赵睿的初印象,但一段时间相处下来,“积极乐观”则成了她的代名词。

    同年,她留任了厦门大学学生会翔安校区分会,负责组织同学们学习党团相关知识。在联系各学院党团支部时,赵睿惊喜地发现,许多预科班的伙伴也投身于学生工作。问起原因,他们都说:“想让预科班的氛围延续下去。”

    这是赵睿第一次感受到学生工作的力量——用自己的负责和努力感染别人。

    2于另一方,发光发亮

    进入信息学院后,大一的学习生活充实,但也实在忙碌。学业压力的陡升,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绩让赵睿停下脚步,开始反思:我是否应该换一个方式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这一年,她主动辞去班级和校学生会的工作,开始探寻自己另外的可能性。

    打卡厦门的各个景点,用相机记录下生活点滴;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运动,篮球、滑雪、滑板,感受青春的肆意;和朋友一起创办公司,用自己的双手打拼一片新天地;参与各类竞赛,在和优秀同辈的比赛中进步……她用一年的时间,让青春在不同的地方绽放多样光彩。

    在“gap year”的末尾,赵睿做了个特殊的决定——去实践!她组织参与了“沙美村‘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支教”活动。

    盛夏闷热的老祠堂,一遍遍反复修改的教学材料,“吱呀吱呀”转悠的风扇,漆黑的小路,蚊虫的叮咬和散不尽的花露水味……这些构成了那个小学期的夜晚。

    但最让她难忘的还是一个个满头大汗、骑着电动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是一声声或稚嫩或沧桑的“谢谢老师”“老师辛苦啦”。

    期间实践队接受了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采访,并作为“唱响强国有我青春强音”的典型登上福建新闻联播。

    实践结束后,赵睿并没有停下探寻的步伐。作为“强信班”的组织委员,她带队赴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实习,去亲自感受传闻中的“晋江精神”。

    下乡调研群众意见、起草整改报告、绘制绩效考评工作时间轴及流程图……原本只在新闻中听到的工作,一件件真实地摆在赵睿面前。


    “记得有一次,一位大叔在电话里激动地控诉附近的化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影响居住环境的问题。‘如果你的房子旁边有个化工厂,晚上臭的睡不着觉,会是什么感受!’”

    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的赵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她连夜查阅相关文献,参照其他类似的案例,起草解决方案,并在第二天提交给相关负责人。

    不久,在科室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下,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叔乐呵呵地打电话反馈:“你干得好!我要夸夸你!”

    “脚下有泥,心中才有数!”实习期间,科室前辈们一心为公、一身正气的光辉照亮了赵睿,驱散了她心中的迷茫,也让她逐渐明晰未来的道路。

    3心怀光明,回归岗位

    大二一年的“休假”让赵睿实现了对自己的期待,但是由于不确定自己能否同时平衡学业的“老问题”,她在“是否回归学生工作”上有些踌躇不定。

    上一任的院学生会主席毛延廷看出了她的犹豫,主动和她谈心:“有些人,他坚持学生工作也能兼顾学习,他能从学生工作中汲取力量并应用到学习上;而有的人,他也许以为放弃学生工作就能够更好的学习,但是现实可能是反而失去了目标,浑浑噩噩。”

    再三考虑后,她决定重新回到学生工作,在熟悉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赵睿竞选信息学院学生会主席时的宣言。先前的工作和坚定的誓言让赵睿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她成功当选2021-2022学年信息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

    然而,想要快速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并不容易。赵睿由于没有在院学生会任职的经历,对组织成员的不熟悉导致很多工作无法顺利推进,这给赵睿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021年9月1日,赵睿接到了她竞选成功后的第一项任务——准备迎新工作。原定的迎新演练日期提前,让本就不充足的准备时间显得更加紧张。

    赵睿急忙给认识的学生会成员发消息,但最后只有三个人提前赶了过来。

    那几天是赵睿在大学参与学生工作以来“最疲惫”的时刻:白天,她奔波于几个迎新点间;夜晚,她和好友待在办公室里相互鼓励,倾吐心中的忧愁,但还是不忘商量着第二天的工作该怎么推进。

    只有熟悉她的同学知道,“在外人眼里,赵睿就像个太阳,散发着光芒;但实际上,这些光芒有时会掩盖她的脆弱。”

    “以身作则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永远冲在第一线!”人手不够就自己上,物资不足就去采购。她迎着朝阳从宿舍楼上放下迎接新生的横幅,伴着夜幕在电话里悉心和新生家长沟通,夕阳映照着额头的汗水,星光见证着一批批物资来到迎新点。

    终于,迎新演习的顺利通过肯定了赵睿的辛苦和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成员也主动加入到迎新队伍中。

    在九月的骄阳下,他们帮新生手提肩扛大件的行李;有新生在使用共享单车时摔倒,他们背着受伤的同学赶往医务室;新生反馈使用NFC会触电,他们便拿着设备一遍遍尝试,找到解决方法……

    信息学院2021级新生的辅导员成炘儒笑言:“赵睿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迎新工作上,几乎和所有新生都有很深入的交流。新生对她甚至比对我还熟。”

    2021级的新生同学也说:“睿姐办事效率很高!问她问题她都能很快回复。”

    迎新的成功让许多新生感受到关怀,也萌生了加入学生会的愿望。纳新面试中,很多人都提到了赵睿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希望我能尽力做些事情”。

    回望过去,赵睿表示:这次迎新是很有成就感的一次经历——把自己的光芒传递给了一批人,并鼓励他们也加入了发光的行列。

    4向光而行,谱写新篇

    上下同欲者胜,左右齐一者强。大三一年,赵睿带领其他院学生会成员一起积极探索更多可能性——举办“歌声献礼二十大,青春向党新百年”十佳歌手赛、发起抗疫手势舞接力活动、与班级联动开展权益问题收集……

    最让赵睿难忘的还是2021年的迎新晚会——这是信息学院搬迁到翔安校区后的第一次大型活动。

    没有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相似的策划经历可以参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申请场地、邀请乐团、设计节目,小巨蛋学生广场的灯光见证着一群人在黑夜中贴下一个个定位点,五颜六色的乐器线串联起台前幕后繁杂的工作。

    当时学生会的指导老师刘茜表示:“赵睿在迎新晚会的筹备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开始的策划,到每一个节目篇章的安排,再到节目审核和后台保障,她花了很多心力。”

    晚会当天,舞台前的草坪上人山人海,荧光棒和拍手器温暖了初秋的夜。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和很多老师以及所有的辅导员全部到场。深夜的朋友圈,被晚会的图片刷屏。

    直到现在,提及那场晚会,还是会有人赞叹:“真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活动!”

    渐渐地,赵睿认识到,学生工作者绝不仅仅是在领奖台、在推送中光鲜亮丽的样子。

    “在筹备迎新晚会时,我们请了很多乐队暖场,所以要拉很多线。负责拉线的学弟来不及吃晚饭,就拿着一只冷掉的鸡腿,一边啃,一边还在本子上记录线的位置。其实,这样看起来有点狼狈的画面,才是学生工作者大部分的日常。”

    在赵睿的带领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学院学生会荣获2021-2022学年“厦门大学优秀院学生会”,她本人也获评“厦门大学优秀院学生会主席”。

    “在我看来,这些荣耀不仅是‘军功章’,而是一种力量,促进我思考如何能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影响一群人、照亮一群人。”

    提及对于未来的规划,赵睿微笑道:“我现在正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未来我想当一名基层工作者,像那些前辈们一样,做一个在基层也能发光发热的人。”这是两次实践的延续,也是多年学生工作的初心。

    这也符合大家对她的期待——“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善作善为,又敢作敢为,在未来收获梦想。”

    结束访谈后,她想对大家说:“ 我所代表的‘后浪’不只是我自己,而是每一位曾经服务过、奉献过的学生工作者。我坚信着,在未来每一个需要我们的时候,后浪永远奔涌向前,步履不停,热爱且坚定。”

    成百上千个像赵睿般的学生干部如光一般照亮了身边学子温暖了每一个人。

    如灯光,打破黑暗,指引方向;如晨光,冲破天际,迎来白昼;如星光,照亮黑夜,带来希望。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向阳而生,更要成为光去照耀他人。

    向光前进与光同行光明指引方向后浪奔涌向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