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研究生的暑假生活 ,你会想到什么?是紧锣密鼓的学习实践 ,是“高深莫测”的科学研究,还是精彩纷呈的娱乐活动?站在更高的学术视野上,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们有着怎样 “与众不同”的夏日记忆?
今天 ,就一起跟随团团的脚步 ,揭开研究生生活的神秘面纱 ,走近研究生的暑期生活 ,聆听TA们的一“研”一语 。

“我的暑期特种兵生活,在忙碌中充实。”
这个暑假,科研、出国实践和实习无缝衔接,我度过了一段“特种兵”生活。
暑假初,我自己的课题顺利开展。如今,在导师的帮助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课题顺利通过了中期答辩,满满的成就感也将反复实验的乏味冲淡了。
相比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七月中旬,我得到了前往东南亚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在那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别具特色的异国风情,也对当地的文化风俗和华人在东南亚的具体情况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实践回来后,我及时调整状态,选择去企业实习。在实习中逐步提高能力,向“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努力。
虽然研究生的生活有时很累,但是我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本科时,旅游是我暑期生活的“主旋律”;而现在,“特种兵”生活是我的暑期“主色调”,它不仅为我的暑假画上绚烂的一笔,也为我的人生“新体验”增光添色。
——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网红科研生活,在快乐中度过。”
和其他工科生一样,我的研究生暑假日常是泡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不同的是,我过的是“网红科研生活”,目前我在抖音最受欢迎的视频达到了一百万播放量。
拍抖音的初衷,是想和课题组的伙伴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平时就喜欢刷抖音和跳舞,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我们的一段舞蹈发在抖音,没想到阴差阳错火了。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又拍摄了许多视频,渐渐地,更多人开始关注我们。拍摄的过程,各种搞笑的NG层出不穷,我们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暑假留校做实验的生活有些许枯燥,还面对着不小的科研压力。拍抖音就成为我们课题组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我们用舞蹈“解放天性”,用视频传递快乐,用欢笑“打倒”压力。我们总说:“和大家在一起,人是I着进来,E着出去的。”
我很爱我们的课题组,因为你们,留校的科研生活才这样异彩纷呈。
——材料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留校田野调查生活,在研究中探索。”
暑假,我开始了我的广场舞田野调查。
本以为广场舞只是形式单一的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广场舞其实多种多样。有别具风情的民族舞、古典舒展的扇舞和优雅灵活的交谊舞等等,跳舞的叔叔阿姨们身上焕发的活力也深深打动了我。
导师曾对我说,“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学术聚焦的地方。要找到真问题。”因此,在论文创作时,我更加重视调查,更喜欢自己从实践中找规律。
过去总认为写论文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当我真正开始调查广场舞、走进研究对象时,我逐渐意识到,研究是非常鲜活的。这种鲜活,是广场舞所代表的人类丰富生活的鲜活与多彩,它将“勃勃生机”带给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这是仅通过阅读把研究变成因变量、自变量的论文所不能及的。更开心的是,我也被叔叔阿姨们的快乐所感染,将娱乐和研究融为一体,体会到了科研的“另一面”。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兴趣爱好,在研究生生涯中升华。”
我认为在研究生阶段,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坚定地发展自己的爱好。我的兴趣爱好是拍照摄影,也因此加入了厦门大学官微团队。
去年考研复试结束后,我终于拥有了心心念念的第一台相机。这一年多,我带着相机,去了很多地方,记录了无数风景。
暑假,我留在学校,也用相机记录下厦园的每一天:我看了很多次海,看波澜壮阔的大海潮涨潮汐,看阳光倾泻海面后的波光粼粼;我追了很多次日落,看黄昏的余晖点燃一片天空;我拍了很多次厦园,俯身去看厦园里生机勃勃的一草一木、饱经岁月的一砖一瓦。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定格了太多不可复制的瞬间,我想这便是摄影最大的魅力和意义所在。
照片是有生命力的,它可以穿越时间,把人拉回到当时的记忆和感受中。无所谓设备,无所谓技巧,记录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感受当下,瞬间即永恒。我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丢失感知生活的能力,继续用相机捕捉自己眼中的美好。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西藏之旅,在旅途中享受‘年少轻狂。”
这个暑假我去了西藏旅行。独自踏上西藏之旅,算是我的一次“年少轻狂”。
在去拉萨的火车上,沿途美丽的风景令人陶醉,那是独属于西藏的美,不染纤尘的圣洁。我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们,我们都是旅者,都对那一片圣洁的土地心驰神往。
抵达拉萨后,我为那壮丽的自然风光所打动,更为淳朴善良、信仰虔诚的人们所震撼。八廓街有许多朝圣的人,他们长磕禅头,一步一跪,而传说,他们的一生,要磕完十万个禅头。在大昭寺恰逢礼拜日,我见到了更多虔诚的藏族群众。他们大多带着家里自制的酥油去供养佛像,有的还会带着金粉请喇嘛将其涂在佛像身上。这样的虔诚,让我深受震撼。
从小到大,我总是更专注于学习,按部就班的生活让我的日常略显“平淡”。读研之后,学业压力相对减轻,我也有了经济来源,更希望自己能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遇见更多的人,见识不同的风景。趁年少轻狂,趁青春热血,去体验心中的日月山海,留下更多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
——材料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社会实践生活,在探索中突破。”
成为研究生后,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我的“必修课”。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宁夏吴忠市东塔寺乡白寺滩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围绕吴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青葡萄”,通过多元形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推广新道路。在那里我们实地走访了种植基地,在白寺滩的葡萄园里初次体验了直播带货,感觉既新奇又美妙。
实践中,我从本科时的参与者转变为了如今的组织者:从实践队报告撰写,到结项答辩;从平衡工作量、合理安排“工种”,到更好照顾队员们的情绪。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收获满满。这次实践后,我们获得了“福建省优秀团队”和“优秀调研报告”的荣誉称号,在葡萄园里直播的照片也登上了厦门大学“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展览展板。
对我而言,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参与社会实践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科时参加实践有学长学姐“带飞”,而现在自己成了那个努力“带飞”别人的学长,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但我义无反顾。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留校日常生活,在分享中充实。”
我是从药学二战跨考厦大管理学院的。成功上岸后,我开始在小红书上运营账号“xx别吃了”,记录自己的读研日常,分享生活中美好幸福的瞬间。结合自身经历,我常常通过媒体平台给想要跨考或二战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我将自己考研上岸的喜悦和经验分享出来,便能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处于相似境遇的人,让他们获得信心和力量。看到自己的所思所感能真正帮助别人,我意识到“小我”也能传递出大能量。
放假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停下分享的脚步。假期,是“充电”,也要“放电”。我复盘了自己的研一生活,并将总结分享出来,并发布了“答疑贴”,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在我看来,分享读研生活,是“追逐光,成为光”的过程。与其说是发光照亮别人,不如说是在成就自己,我从中汲取到更多力量,向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步步迈进。
——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青春,也许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充满好奇的心态,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是面对未知的无畏,赋予了青春特殊的意义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研究生们心怀热情、勇敢和真诚,体悟属于他们的独特青春。站在更高的山上,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