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长春电影历史,传播优秀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回望中国电影历史,长春电影必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就在长春,可以说长春电影是中国电影的摇篮,反映着时代情怀,凝聚着红色精神,代表着红色文化。然近年来长春电影却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便想要对长春电影历史文化进行探究,希望弘扬优秀红色文化。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可以说“苦乐交织”。苦于困难的接踵而至,有时是组员时间冲突,有时是相关实践单位不对外开放。乐于组员间的温暖团结,大家在制作推文时相互鼓励,在实践结束后聚餐总结。实践过程中,我们见过风雨,也见过彩虹,一路坚定前行。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社会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团队获得了校级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我们也受益匪浅,积累了人际交往的经验,同时深刻意识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增进在校大学生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避免只是待在“象牙塔”里;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丰富学习生活。
——重温长春电影历史红色精神青年社会实践队

“丰富青少年普法形式,以创新助力法律观念树立”
这里是廌润童心实践队!我们的实践方向是青少年普法。曾经在社区参与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经历,让我们在“法治中国青春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中,萌生了将青少年普法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项目的想法。
在普法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上,看着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小黄帽,举起手中的小国旗,满脸笑容的喊出夏令营的口号,深感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举办了法润童心游园会、海军基地参观等活动,在法治大富翁的游戏中,小朋友们摇骰子前进,回答问题,闯关挑战,在快乐中学习法治知识,在快乐中收获法治思维成长!
同时,历经多次修改与反馈,我们最终设计出四款原创普法产品,开展双向互动课堂、电影主题观览、亲子共读等共计15场活动,直接服务300余人次。
青少年普法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实践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不仅要重视普法内容的选择,更要采用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希望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尝试能够推动青少年普法进一步创新发展!
——廌润童心实践队

“以支教实践为帆,助力乡镇教育行稳致远”
我们是西部梦想社团贵州支教队!已连续多年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麻山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麻山镇中心小学”)支教,在那里,孩子们的善意与温情如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两周的支教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两天几十公里的家访旅途,我们深切地了解孩子们的家中情况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我最喜欢小月老师的历史课”“我长大以后想成为像你们一样优秀的教师”,孩子们小小的心中种下了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的种子。学校老师们也对我们表示支持,“希望你们明年还能来!”
在实践之旅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乡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怀揣着一腔热血前来,然而漫长时间积累的风沙早已凝成固土。但与此同时,那些微小的善意、稚嫩又铿锵的声音朝我们涌来,感动的瞬间汇成河,抚平这片干涸皲裂的土地,重新生发起希望的幼芽。
——西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贵州支教队

“用心传递温暖,为莘莘学子们撑起一把伞”
欢迎来到大别山返校宣讲实践队大家庭!
去年,我们去到大别山进行了招生宣讲。准备宣讲的过程中,我们感慨万千,最大的感受便是温暖、充实,平时一直在享受学校的人文关怀却不自知:免费的米饭、饮用水,世界冠军上的体育课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等,无不体现着厦大对我们的爱。
终于,到了宣讲的日子!我们在台上分享时,学弟学妹认真听讲,眼神里充满了无限向往。有位队员分享了他与“嘉庚号”科考船的故事,讲述了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是如何发光发热发亮的,精彩的分享让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年我们依旧会继续认真准备返校宣讲,想传递给学弟学妹们更多的经验和技巧,让他们在面临考学压力时,能多一些的坚定与勇气。
——大别山返校宣讲实践队

“流量深千尺,莫入不归路——基于实地调查的探店产业链剖析”
厦门,新世纪的“文青圣地”。别墅骑楼,遍地奶茶店、居酒屋、街巷小吃、文创店铺,厦门从来不缺网红店,“每次来厦门都要去吃的店!”“在厦门!!被问烦了!!!”……近年来,探店正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发现宝藏店铺的潮流。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在厦门开启了一场探店之旅,寻觅小城夏天里有关“探店”议题的多种可能。
作为深度访谈者,我们与店主交谈,剖析不同店铺对于探店产业的态度;作为街头随访员,我们与消费者交流,希望获取所谓打卡“网红点”背后的心理因素。一路上,探店的真实情况并不如最初预想的那么乐观,网络照片中的美好与现实中不那么尽如人意的消费体验形成断崖式对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生活的烟火气息不能只隔着屏幕,流量的种草推荐不能脱离实证,金钱的流动增收不能跨越道德底线。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俗解释探店经济复杂化的呈现,也尝试着引发更广泛的公共参与。我们相信呼吁改变的主力,正是当代青年。我们相信探店产业链的灰色地带,终将被更合理的模式所替代。
“探得店中深藏密,还与客来欢欣音”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一探究竟队

“讲好非遗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传递中国声音”
这里是闽遗“唤”新暑期实践队!因为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小组成员们走到了一起,聚焦泉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非遗推广模式,探究非遗的发展概况和市场前景,希望能够推动非遗走向国际,增强文化自信。
最初,我们在寻找非遗传承人时有些一筹莫展,后来通过各方辗转,最终联系上了泉州花灯传承大师。我们不只进行采访,还亲身体验了做针刺灯,看着历经多道工序、辛苦做好的花灯,我们体验到文化的魅力,更感到成就感满满!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支撑着传承发展的,正是那一群站在背后坚守匠心、精益求精的匠人们。非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代表国人传承至今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在未来,我们希望能用青年人的力量讲好非遗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闽遗“唤”新暑期实践队

“深入认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是娜秀行旅暑期实践队!我们以促进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为目标,对西藏地区那曲市虫草及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观察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成就,希望讲好中国故事。
实践中,由于当地海拔较高,小组成员身体状况不佳加大了我们调研的难度,但为了按照进度完成各项任务,大家都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在娜秀文化艺术节现场考察时,当地的藏民朋友了解到我们是厦门大学的学生,特别热情的招呼我们,拿出了自己家里煮的牦牛肉和零食,这令我们感到非常暖心。
实践结束后,我们撰写了实践报告和两篇专题文章,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研观察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同时,我们也通过推送,vlog等方式进行了宣传,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西藏地区的发展。
我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尝试着将所学付诸实践。我们亲身体验、了解了西藏地区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对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认识。
——娜秀行旅暑期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