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奔赴热爱”
获得国家奖学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优秀的学习成绩是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基础,需要我们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学有余力时还要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我认为本科阶段的科研其实是一种学以致用,在接触科研之前,我常对自己的专业充满困惑,而在接触科研之后,我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验中,渐渐地便找到了自己学习的“靶心”。同时,本科阶段也培养了我的科研写作能力,帮助我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未来做好准备。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但切忌舍本逐末,要平衡好学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来说,充实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有压力出现,但我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将其视为挑战和机会。我也常求助身边同学朋友,他们总是能给我不同角度的鼓励和建议。同时,我也会给自己一些喘息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宿舍大睡一觉,来调整心态。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后,我除了激动,还有感激,感谢所有倾心倾力传授知识的教授导师们,感谢曾经向我传授学习经验的学长学姐们。对于我来说,获得国家奖学金不仅是对我学习上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舞,激励我时刻铭记新时代青年学子应肩负的责任。此外,我认为奖学金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我希望以此为崭新的起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断成长、奔赴热爱。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林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说到获奖,我认为不必将获得国家奖学金当成目标,目标应该是更具象化的,应该是与自己相比的阶段性提升。
在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中,我认为我比较有竞争力是我常参加一些科创竞赛,也有幸获得了一些奖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喜欢体验不同的角色,文体、科创、学生工作、社会实践之类的我都有接触。
我的项目经历、竞赛经历较为丰富。我很享受在项目过程中有目标的学习,从大一起自己就有做些简单的小项目,其实刚开始很多都做不出来、或是只能完成预期目标的一点点,但能力总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有想要做项目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可以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入手,不要有太大心理负担,循序渐进以防“越挫越摆”。同时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学会寻求帮助是一件特别能提升效率的事情。在做项目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很厉害的同学、学长学姐,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吸取了很多经验,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方向性的指导。很多技能都是做项目需要因而学习的,这也是一种“任务驱动”,有时为了某一项任务不得不学习一项技能时反而会获得意外收获。
获得国家奖学金后,我的第一感受是惊喜。当然比起获得国奖这件事,让我更感慨的是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交上去的申报材料就像是我在学校的“年度报告”,这一年参加了多少科创竞赛,多少体育活动,获得了多少志愿服务时长,让我感到非常有意思也很有获得感。
最后,我想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用心去体验吧!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李书琦

“以热爱为帆,踏浪前行”
在漫长的学习历程中,我总是以热爱与责任感为驱动,把“应该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所谓“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多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自学,主动了解并把握科研、竞赛、外出交流等机会,以加深对自身所学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关于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我认为应该主动了解所在学院的申请政策,一般来说需要保证专业排名。记得在申请时,我的总成绩排名在专业第一,但这个排名是我在求学历程中“不经意”实现的。我认为学习时不应该把注意力只聚焦在排名上,追求的应当是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不以绩点导向。同时,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记录保存好申请所需材料,如获奖证书等。获得国家奖学金对我来说是惊喜的,但国家奖学金只是对过去一个时期我所积累的成绩的肯定,国奖对我而言,更多在于鞭策。获奖后我会更有意识地反思现阶段的不足,努力去改正。
我参加过较多的社会实践。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是到方志敏烈士的故居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为当地儿童开展数独游戏与数学智力玩具体验活动;我们采访村干部,学习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我们采访剧团负责人,学习非遗文化。这段实践经历让我坚定了要将烈士心中“可爱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信念。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科研交流。我在大二时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在学院组织大创项目申报时,我便抱着系统学习该方向基础知识的想法进行了申报,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了我鼓励,因此我希望出去“见见世面”。于是我接连报名参加了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基础数学强化班与微分几何暑期学校。交流期间,我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逼”自己社交,主动请教。我认为在强手如云的环境中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驱动自我成长。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李威颖

“保持良好心态,以自律驱动发展”
国家奖学金有两个评奖维度,这便要求我们全面发展。我会首先了解课程的得分构成,再针对性地努力。而在课程考试前,自律是非常关键的。我个人比较有计划和执行力,在考试前,我会提前规划每门科目的复习时间,强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点整理和记忆的工作。综测则代表着对我们综合素质的评估,通常来说,我们可以选择比较成熟的、与自己的能力比较匹配的团队,同时,我们也要在团队合作中积极承担任务。
在学习生活中我也有过一些焦虑。本科阶段,我有过两次跨专业的实习,期间我总是担心自己不适应项目组需求,但现在想来,其实不必过于忧虑,我们能够通过面试,便代表面试官相信我们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工作需要的方法。只要我们虚心请教、尽力学习,都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在高年级时,我开始参与科研,同时也面对着学业和比赛的压力。谈及如何兼顾实习、科研与比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参加一个项目之前我会认真评估,确定自己是否有精力和有必要参与这个比赛。不过焦虑情绪的根源还是在于没有完成的任务,对于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会尽力提高效率;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也会及时和同伴或老师沟通情况。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工作学习,适当的放松也有助于我们清空疲惫,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对我来说是有一些意外和惊喜的。这是对我一年来学习和比赛成绩的认可,也激励着我未来研究生阶段更加努力。同时,获得国奖也促使我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进一步改进我的缺点。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傅婉滢

“抓住机会,勇于尝试体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学习时是以'顺便'拿国奖的心态,那你就能拿到国家奖学金。”对我来说,每一次尝试和体验都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很多人会觉得获得国奖非常非常困难。而让一件困难的事情简单化的办法,就是了解并遵照它的规则。第一,国奖的申请是有学习成绩的硬性条件的。第二,还需要考察你的综合素质,比如参加竞赛、实践和各种项目的情况。不要担心,那些看上去很高端很“遥不可及”的比赛,并没有那么难,冲就是了。
我的学习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的困难主要分两种,如果是学习遇到难题,那就要有“困难一定会被我解决”的自信和内驱力,冷静下来分析如何克服问题。如果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困难,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就可以,面对问题要勇敢地寻求支持,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得知自己获奖时,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有一份意外,有一份喜悦,有一份鼓舞,更多的是感恩。荣誉不是终点,是我再接再厉的起点,它将不断鞭策我奋勇前行。
关于我获得国奖最有竞争力的地方,我认为主要还是源自我的全面发展以及既往不恋,当下不杂的心态。
我曾经在投资银行和证券行业实习过,通过实习,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应变和压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除此之外,我还和一些管理层进行交流,当有机会深入参加项目时还能体验到很多其他工作里接触不到的东西。对于有意愿进入投资银行和证券行业的学弟学妹,我想说:实习是一个很好的明确个人职业发展兴趣的途径。在实习中要做到高效及时完成工作,保持沟通,有ownership,避免无意义的“卷”。同时,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周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喜欢并且希望在行业内获得发展,那就在低谷时候继续夯实自己实力,在行业周期向上时抓住机会。如果这个行业让自己觉得非常无聊,那就换个方向,核心还是认识自己。
同时,我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支教队、招聘等活动,这让我了解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的思想和思维活动,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协调和领导团队。这些多元化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总之,我是一个很喜欢尝试的人!
——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王靖妮

“默默耕耘,书写青春诗学”
在国家奖学金的评选维度中,专业成绩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是第一要义,这就需要建立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方法论上,在学习每一门课或进入某一领域的探索前,要先建立知识框架,结合教材帮助自己建立宏观的印象。但必须避免让知识框架蜕化为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我们要发挥的是知识框架的“导航”功能。同时,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拥有自我质疑的勇气,学会审慎的思考。
回过头看,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竞争优势或许在于,过去的一年之中,我获得了比较多的学业竞赛同时也积极参与社团的相关工作。学校里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竞赛,我大都拿过奖,我认为参加竞赛能够让我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但相比于竞赛机制,我认为更应该关注的赛事内容本身,最好忘掉自己是在参加比赛,而是在思考、解决某个问题,权当作是课程学习之余的兴趣探索之旅。作为文学社成员,我和社员们努力为扩大文学社的影响做贡献,弘扬厦大文学传统,即便辛苦,仍甘之如饴。我总以“继往开来”勉励自己,以“鼓起时代之浪潮”作为青春的注脚。
满足国奖的评选要求后,申报的过程也是同样重要的。申报时要注意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分类,标注序号,整合时可以在排版上花些心思,方便评委老师们审阅。
获得国家奖学金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肯定,我对此充满着感激。但对我来说它更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意外之喜,我更享受默默耕耘的过程。过去一年中读过的每一本书、写下的每一段文字,都充实了我的生命。获得国奖,更像是一个质地温厚的标点,为一个阶段写下了注脚。未来我也将继续用自己的笔力和心力,书写青春诗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练韬